大明美洲帝國:日月旗的應許之地

第95章 圖書館

他略微停頓了一下,似乎在仔細斟酌自己的言辭,然後才繼續分析道:“陛下曾金口玉言,‘凡我大秦帝國戶籍所屬之臣民,不論男女老幼,士農工商,皆可入館覽閱’。

諸位大人,請再仔細回想一下,陛下自登基以來,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設立軍事學院,打破了以往將門世襲、軍職固化的沉痾舊制;頒佈《宗教法》,嚴厲限制了宗教特權,確立了政教分離的基本國策;果斷改革官制……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件不是石破天驚,驚世駭俗?哪一件不透著一股破舊立新、革故鼎新、不拘一格、銳意進取的氣魄與決心?”

林永康目光微凝,若有所思地緩緩點了點頭,顯然對這位官員的分析頗為認同。

那名學士見狀,膽氣更壯,繼續侃侃而談:“依下官看來,殿下這是要效仿古之聖賢,行‘收天下之書於公藏,播學問智慧於萬民’之偉業啊!這圖書館,名為藏書之所,實則更像是一扇……一扇向帝國所有國民徹底敞開的知識之門,智慧之窗!他這是要從根本上打破數千年來知識被少數士人精英階層所壟斷的局面,讓那些以往被視為‘愚氓’的農夫、工匠、商賈,甚至是被認為‘無才便是德’的女子,都有機會接觸到那些他們以往連想都不敢想的學問和知識!”

財政部尚書聽得心頭一凜,額上不由自主地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聲音也有些發乾:“開啟民智?這……這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些?聖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是天底下的百姓人人都讀書識字,個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那……那豈不是會變得難以管束,於朝廷統治大為不利啊?”

林永康放下手中的茶杯,杯底與桌面碰撞發出一聲輕響。他緩緩抬起頭,目光深邃地掃過在場的同僚,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殿下之深謀遠慮,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輕易揣度。我等只需牢牢記住一點,我大秦帝國能有今日之局面,能在這片蠻荒的新大陸上站穩腳跟,並開創出如此欣欣向榮的基業,皆是仰賴殿下之高瞻遠矚與英明神武。他所做的一切,應該都是有他的深意的。”

他頓了頓,眼神變得銳利起來:“我等身為殿下之股肱,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理當戮力同心,殫精竭慮,全力輔佐殿下推行新政,掃除一切障礙,而非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甚至橫加掣肘,阻礙大局!至於朝野之間那些儒生的非議與鼓譟,不過是井底之蛙的短視之見,殿下心中自有丘壑,定能妥善處置,我等無需過分憂慮。”

幾位內閣大臣聞言,皆陷入了沉默。他們心中都隱約感覺到,朱高煦正在下一盤前所未有、石破天驚的大棋。這圖書館計劃,絕非一時興起的心血來潮,而是他那龐大而精密的治國藍圖之中,關於“開啟民智”、“實學強國”這一核心戰略目標的關鍵一步,是為帝國未來的騰飛打下最堅實基礎的奠基之舉。雖然此舉必然會顛覆數千年來的傳統觀念,對現有的社會秩序造成巨大的衝擊,但在這新大陸人未有大明那麼多,改革也好推動。

他們同時也都心知肚明,以朱高煦那說一不二、乾綱獨斷的行事風格,一旦他下定了決心,便沒有任何人、任何勢力能夠動搖和改變。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

朱高煦獨自一人在他的御書房內,面前的巨大書案上,攤開的是一幅新大陸疆域地圖,以及一份由他親手勾勒修改的圖書館初步規劃圖紙。

窗外,那些儒生們的聒噪與非議,他並非充耳不聞。但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一個文明想要真正實現崛起,單單依靠少數精英階層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那樣的崛起註定是脆弱而不持久的。必須全面提升整個國民群體的整體素質,徹底打破知識傳播的壁壘與壟斷,讓智慧的火花在帝國的每一個階層、每一個角落都能自由地迸發和閃耀。

“亞歷山大圖書館固然藏書宏富,名垂青史,但最終也難逃戰火的焚燬與愚昧思想的摧殘,令人扼腕。”朱高煦在心中默默地思忖著。

他深知,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大航海時代,實用技術是國家強盛的根本基石。先進的農業技術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為帝國提供充足的糧食儲備;發達的工業技術可以製造出更精良的武器裝備和生產工具,提升帝國的軍事實力和生產效率;高超的航海技術則可以幫助帝國不斷拓展疆域,開闢新的貿易航線,獲取更多的資源。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知識的廣泛普及和專業人才的大量培養。

“儒家經典固然重要,那是維繫我華夏民族文化認同與精神傳承的根脈所在,斷不可輕忽。但若是一個國家只有儒家經典,而沒有實學支撐,那便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看似枝繁葉茂,實則虛弱不堪,一陣風雨便可能使其傾覆凋零。”

他拿起御案上的硃筆,在那份規劃圖紙上鄭重地圈點標註著什麼,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皇家印書局那邊,必須儘快拿出切實的成果來。第一批刊印出來的書籍,除了《永樂大典》的樣卷之外,還必須要有《齊民要術》、《農桑輯要》這些能夠立竿見影、直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產量的實用農書。”

至於那些儒生們的反對之聲,朱高煦覺得在這新大陸這些反對的聲音總有一天會逐漸消失,這畢竟是一個全新的國家。

一個更加宏大、更加系統、也更加具有顛覆性的教育改革計劃,已經在他深邃的腦海之中悄然醞釀成型。而這遍佈全國的圖書館體系,僅僅是這個龐大計劃的第一步,是一個撬動整個帝國未來的小小支點。

第二日清晨,朱高煦便立刻召見了工部尚書和新任命的皇家印書局督造大臣。

“各地圖書館的選址和建造工程,工部務必要拿出最精心的設計方案,聘請最高明的工匠。朕的要求是,既要堅固實用,能夠確保藏書萬無一失,也要在外觀上體現出我大秦帝國的恢弘氣度與文化底蘊。防火、防潮、防蛀,這些看似細枝末節之處,尤其要反覆斟酌,考慮周全,絕不能有絲毫馬虎。”朱高煦對著工部尚書,語氣嚴肅地吩咐道。

“微臣遵旨!定不負陛下所託!”工部尚書躬身領命,神情肅然。

“皇家印書局那邊,目前所需的人手、紙張、墨料等各項物資,可有短缺之處?”朱高煦轉過頭,目光投向那位新上任的印書局督造。

這位督造大臣,連忙躬身回稟:“啟奏殿下,託殿下洪福,從大明本土帶來的熟練工匠,再加上近來在本地招募的一些心靈手巧的學徒,目前印書局的人手尚可應付。紙張和墨料等耗材購買所需資金,財政部也已按照殿下的旨意,足額撥付到位。只是……只是這活字排版之術,尤其是像《永樂大典》這等卷帙浩繁、內容龐雜的曠世鉅著,其校對、排版、印刷所需耗費的時日,恐怕……恐怕會相當巨大,短期之內難以看到顯著成效。”

朱高煦輕輕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語氣卻十分溫和:“朕知道此事絕非易事,其難度之大,遠超常人想象。但此事乃是關乎我大秦帝國萬世文教之國本大計,再難,也要想方設法辦成,辦好!朕給你們六個月的時間,在這六個月之內,你們必須給朕印出第一批《永樂大典》的樣卷,以及至少三種由朕親自指定的農學或工學類實用書籍,印刷出來之後,要立刻頒行天下,向全帝國所有的臣民展示我皇家印書局的成果與決心!”

“微臣……微臣領旨!縱然粉身碎骨,也必不辱使命!”那位印書局督造聞言,只覺得一股熱血直衝頭頂,他咬了咬牙,鄭重地叩首接下了這個在他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艱鉅任務。

朱高煦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對一旁的財政部尚書沉聲交代道:“各地圖書館的建設工程,以及皇家印書局初期的運營開銷,所需經費數目巨大,財政部務必要全力保障,不得有誤。”

財政部尚書雖然心中對如此龐大的財政支出感到壓力山大,但也深知此事對於帝國未來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躬身領旨,表示定會妥善籌措,確保萬無一失。

新京城內,關於興建圖書館和設立皇家印書局的種種議論,依舊在持續發酵。

剛剛成立不久的皇家印書局內,卻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工坊之內燈火通明,晝夜不息,數百名工匠和學徒們正在夜以繼日地辛勤勞作,雕刻字模,排版校對,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墨香與工匠們辛勤的汗水味。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