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七歲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第358章 幹勁十足

朱雄英查閱賬冊的同時,楊思義這才開口解釋道:“皇孫殿下,這是大明官員,今年該發的年終獎,最終統計出來的結果。”

隨手翻了幾頁後,朱雄英這才疑惑道:“可是統計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還是這個數字與事實不符?”

楊思義連忙道:“皇孫殿下,這上面的數字沒有任何的問題。”

冷汗不斷順著楊思義的臉頰上滑落,時不時還艱難的吞嚥一口口水。

要不是金額過於巨大,自己也不會主動前來叨擾皇孫殿下。

這個回答,著實讓朱雄英感到愕然。

不解道:“既然沒有問題,楊尚書來此的目的是?”

聽到這樣的話語,楊思義的老臉頓時如同吃了死蒼蠅一般難看。

只能硬著頭皮開口道:“皇孫殿下,下官以為,百官們為朝廷全心全意效力,發放年終獎更是無可厚非。

但賬冊上的數字,實在是過於巨大,所以臣此番前來,只是想向殿下確認一下,是否要按照賬冊上內容進行?”

如此話語,再結合賬冊上的內容,朱雄英也終於弄清楚楊思義來此的目的了。

戶部尚書這個掌管大明錢袋子的男人,之所以會專門到自己面前跑一趟。

恐怕也正是因為這上億兩的紋銀,一個任誰看了都會覺得心疼的數字。

只是他們永遠也無法意識到,現在的朝廷,坐擁海外的銀礦,以及皇家銀行在背後做支撐。

按照以往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上億兩的數字,屬實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但皇孫朱雄英卻知道,因為自己提出來的賞罰制度。

最終結果計算出來這樣的一個數字,完全是合情合理。

在一條鞭法及考成法的實施下,如今的朝廷,可謂是一手蘿蔔,一手大棒,將朝廷的官員們,治理的服服帖帖。

誰都不敢輕易伸手,心中更加清楚,只要自己能夠完成這個年度的考成法,自己便可以拿到鉅額的獎勵。

一個兩個官員為了獎勵奮鬥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明境內所有行省的官員們都悶頭奮鬥。

如此一來,得到年終獎資格的官員何止千萬,所有官員都在努力工作。

一個人拿到獎勵的金額並不大,但匯總後,那個數字實在是難以接受。

對此,朱雄英並不以為意,反而感到十分的欣慰。

龐大的數字下,說明如今的大明官員,已經沒有膽子去貪汙,去收賄賂。

當然,不是說官員們沒有膽子去貪汙受賄,而是他們在位時,的的確確為百姓們做事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還有,能夠得到年終獎越多的官員,那就說明他們為百姓們做的好事越多,對於朝廷來說,自然也就越需要他們。

如今想要發放這些獎勵,數字看似龐大無比。

只是實際上,朝廷所能夠得到的好處,遠遠要超過發放下去的獎勵。

所以,朱雄英非但覺得賬冊沒有任何的問題,反而覺得這種賞罰制度,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隨即合上賬冊道:“既然沒有問題,那就按照記錄發放即可!

本皇孫既然定下這樣的制度,自然就要執行~!”

見皇孫殿下都這樣說了,楊思義懸著的一顆心,這才緩緩落下。

畢竟這個數字實在是過於龐大,沒有得到殿下的首肯,戶部自然不敢輕易做主。

……

楊思義捧著賬冊出了御書房,冬日的暖陽灑在金磚地面上,卻沒讓他緊繃的神經鬆快半分。

方才皇孫殿下那句“按制度執行”說得輕描淡寫,可那近億兩白銀的數字,仍在他腦子裡嗡嗡作響。

回到戶部,他當即召集各司主事,拍著案几道:“都打起精神來!皇孫殿下有旨,年終獎按賬冊足額髮放,三日內必須把銀子分到各省布政司,再由他們逐人派發,誰也不許延誤!”

訊息像長了翅膀,半天就傳遍了京城官場。

翰林院編修李東陽剛寫完一篇賀歲賦,就聽見同僚們在廊下議論,起初還以為是謠傳。

直到下午吏部送來考核結果,他看著自己名下“考成優等,賞銀八百兩”的字樣,手裡的狼毫筆“啪嗒”掉在宣紙上,暈開一大團墨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