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龍吟號」率領的船隊駛出溫嶼海峽後,沿著壯麗而陌生的北美西海岸一路南下。馬考部落的通事基塔普站在艦橋旁,為王大虎和周蒙花指點著沿岸的山川形勢。
「國公爺,夫人,看那邊山巒,」基塔普指著東岸連綿的青山,「那是基瑙特部落的地盤,他們也是說薩利什語的,跟我們馬考、尼蒂亞特算遠親。唉,估計也難逃被東邊峽灣裡那些拿著‘閃光石頭’武器的特花納或者努克薩克吞併的命運。」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兔死狐悲的感慨。
船隊繼續南行,繞過巨大的海角,眼前豁然開朗。基塔普接著介紹:「往東邊那個大峽灣裡面去,就是剛滅了克拉姆的特花納部落的老巢。再往南,海岸邊是切哈里和考利茲兩個部落的地盤了。」
阿塔納站在瞭望塔上辨讀海鳥軌跡,基塔普則從海藻漂浮方向判斷洋流。周蒙花教他們寫「仁」字——這個由海浪般柔韌的筆畫構成的字,要反覆練習三十遍才能成形。
險象環生的航程中,他們躲過暗礁群,穿越終年濃霧的海域,在風暴來臨前找到避風港。每當停靠新部落,年輕通事們結結巴巴的漢語總能引發好奇。有次基塔普為解釋「友誼」,竟跳起傳統舞蹈模仿海獺嬉戲,逗得雙方笑作一團。
海岸線在南延伸中逐漸柔化,雪峰退為遠背景,空氣中開始混入松針與漿果的甜香。
沙洲上萬鳥翔集,激流處鮭魚騰躍,北岸原始森林中升起的裊裊炊煙,昭示著奇努克人的聚落。
「奇努克商賈,能辨千里外羽毛紋路。」基塔普摩挲著胸前懸掛的貿易珠串,「他們的獨木舟隊最遠到過南方的烈日之地。」
洋流與風向都十分順利,船隊航速頗快。不久,一條浩瀚的大河河口出現在眼前!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泥沙將河口附近的海水染成了淡淡的黃色,與周圍蔚藍的海水形成鮮明對比。無數水鳥在河口沙洲上起落,景色壯美而富饒。
「國公爺,這就是威瑪希河(即哥倫比亞河)!」基塔普介紹道,「河口這一帶,是奇努克人的地盤。他們不像我們以捕鯨或狩獵為主,他們最擅長做生意!從北邊的溫哥華島到南邊很遠的地方,甚至內陸的部落,都有人划著獨木舟來這裡交易羽毛、貝殼、毛皮、還有曬乾的魚。」
王大虎眼睛一亮。他熟讀《河防志》,深知「大河必有大平原」。他憑藉在大明本土的經驗,立刻意識到:「此地距離天佑原本那憋屈的峽灣封地(西雅圖)不算太遠,若能在此大河流域找到沃土,豈不美哉?」他當即下令船隊在河口一處相對平緩的北岸拋錨停泊,派小隊乘小艇上岸勘探,並與當地人接觸。
小隊帶回的訊息令人振奮:這裡的土地極其肥沃,沖積平原廣闊,氣候遠比啟門寨溫暖,幾乎感覺不到寒意。
「國公爺,此地水土之佳,遠勝菲沙河口的金砂河谷!若在此開闢,糧食必能豐收!」負責勘察的工匠激動地報告。
王大虎和周蒙花親自上岸檢視,抓了一把黑油油的泥土,又極目遠眺這片廣袤的平原和浩蕩的河流,心中激動不已。
「好!太好了!」王大虎用力一拍大腿,「此地沃野千里,水道通達,正是天賜於天佑大哥的立業之基!我等需詳細繪製此地的水文輿圖,記錄物產風貌,以為憑證!」
王大虎將這條大河按照大明習慣,依據其渾濁泛黃的特徵,暫命名為「瀋水」,並將周邊這片廣袤肥沃的平原,視為為李天佑找到的理想封地,命名為「安豐野」,寓意安定與豐收。
果然,奇努克人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神魚」和陌生人雖然驚訝,但由於聽說過特花納向南威脅考利茲「有鋒利石頭的神魚親戚」傳聞並未表現出過度恐懼,反而帶著商人的精明和好奇前來試探。很快,訊息傳到了南邊鄰近的考利茲部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