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命令下,明軍士卒們行動起來。數艘測量小艇被派出,假借捕魚或探索之名,沿著主要島嶼的海岸線秘密航行。他們詳細繪製海岸線、標註水深、尋找理想的避風錨地,並仔細記錄下所有淡水溪流的入海口。隨船的書記官則不斷記錄著此地的風向、洋流規律。
經過仔細勘察,他們在一個大型島嶼(瓦胡島)上發現了一處絕佳的天然良港——那是一個被陸地環抱的深水瀉湖(珍珠港),入口狹窄,內部水域寬闊平靜,極易防守,且附近就有豐富的淡水資源。
王大虎與周蒙花親自檢視了此地,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地真乃天賜之軍港!」王大虎讚道,「若在此處修建炮臺、倉庫,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他們效仿在墨西哥與托爾特克人交往的策略,選擇了與這個瀉湖區域附近的一個部落酋長進行了友好接觸。贈送了幾把鐵斧、一些陶瓷器皿和鮮豔的絲綢。這些「神鐵」與珍寶讓該酋長欣喜若狂,視大明船隊為真正的「神使」,輕易地答應了他們「借地稍作休整」的請求,併發下誓言,歡迎他們隨時歸來,並令族人以椰酒相待。
周蒙花心裡卻清楚,這並非單純交易,而是一次隱秘的盟誓。
「我們不必捲入他們的鬥爭,」他輕聲對王大虎道,「只要保留這片『神舟曾至之地』的名分,日後誰掌權,亦不敢拒絕大明之舟。」
王大虎微微一笑,長嘯一聲,揮手收卷地圖。
在獲得默許後,王大虎下令從船隊中挑選出十數名因傷病難以承受遠航繼續顛簸計程車卒,以及兩名自願留下、略通工匠手藝的船員。他們在瀉湖旁一處隱蔽的林間空地,利用攜帶的工具和材料,修建了幾座堅固的木屋和一個隱蔽的小型倉庫。
倉庫中儲存了部分備用的糧食、藥品、種子,以及一批專門用於貿易的鐵釘、小鏡子、玻璃珠等物。王大虎將此地命名為「蓬萊驛」,並鄭重囑咐留下的負責人:「爾等之責,非征戰,非拓土,乃守此據點,監測海況,等待後續船隊。謹慎接觸土人,公平交易,維持友好,絕不可主動挑起爭端,亦需小心莫被他部土著發現。一切以隱蔽、生存、等待為要。」
留守人員深知責任重大,紛紛領命。
數日後,補給完畢的艦隊揚帆起航,繼續踏上西歸之路。夏威夷的酋長和民眾們在海邊揮手送別,依舊沉浸在與「神使」交易的喜悅與對「神鐵」的狂熱之中。他們並不知道,這些來自遠方的訪客,已經如同下棋般,在這片太平洋中心的棋盤上,落下了一顆看似微小、卻足以影響未來大洋格局的關鍵棋子。
王大虎與周蒙花立於艦橋,回望那逐漸縮小的綠色仙島,目光深邃。
「此子已佈下,」周蒙花輕聲道,「待我等歸返金陵,奏明此間情勢,他日艦隊再臨,這『蓬萊驛』便是大明經略無涯滄海、連通新陸的基石。」
「不錯,」王大虎頷首,「掌控此咽喉之地,則大洋之主動,盡在我手矣。」
艦隊乘風破浪,將夏威夷的蔥鬱與寧靜留在身後,義無反顧地駛向西方那更加浩瀚未知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