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大亨

第84章 銀針傳說

茶樹,存在幾億年了,在沒有被人發現製成茶葉的方法之前,它就是個普通的樹葉而已。

同樣的大紅袍母數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是幾百年樹齡了。旁邊寺院的和尚,經常採摘泡著喝,也沒見出名。它出名,是因為有人找到的一種全新炮製它的方法,使得它的口感全面爆發,獲得人們的親昧。

而君山銀針的製作方法,有記載的資料,是始於明代中後期,清朝時廣受好評,名聲遠播,被定位“貢茶”。也就是說,明朝之前,只有君山茶,而沒有君山銀針。把君山茶當做君山銀針,就是張冠李戴之舉。

同樣的,說君山銀針是唐朝“貢品”茶,更是張冠李戴。據李蘅考察史料,結合他穿越大唐的見聞所知。

後世誤傳的唐朝的貢茶-君山銀針。其實是湖南一代的雲霧茶。湖南雲霧茶,自古出名,始於漢朝,東晉時就是文人雅士們推崇的名品茶葉。唐朝時,洞庭湖一帶的雲霧茶就是皇室“貢品”。

而君山就在洞庭湖中,所以說君山茶葉,是唐朝貢品是有根有據的。但是,還是那句話,此時的君山茶葉,不是君山銀針。而是採用傳統雲霧茶製法的君山雲霧茶,文成公主所帶的所謂的“君山銀針”其實就是洞庭湖雲霧茶。實際和君山銀針沒有任何關係,只是茶樹品種相近相同而已。

之所以出現這種張冠李戴的情況,其實就跟某娘水餃一樣。君山銀針剛出來的時候,因為是新型茶品,沒有知名度,不好賣!商人們為了追求利益,編造了各種故事傳說。那時候大唐已經滅亡近千年了,誰去較這個真?

就算有人較真又如何?三人成虎,謠傳的多了,時間久了,真相也會被淹沒。時間是消滅證據最好的幫兇,這話是一點都不假的。

所以李蘅很肯定的一件事,現在他所處的大唐貞觀年間,沒有君山銀針這種茶品,連名都沒有聽過。不僅如此,就連君山茶,也不出名,還沒有成為貢品。

洞庭雲霧茶,成為貢品還要兩三年以後才有的事。而且洞庭湖雲霧茶,似乎成為“貢品”也不是先從洞庭湖沿岸和君山產區開始的。而是從他的下一個目標-南嶽衡山開始。

總之,現在洞庭湖茶葉還不是貢品,君山銀針更是還沒出世,此時不將它買下更待何時?

而且,李蘅也很想知道,君山有沒有白鶴井,井邊是否真有八株古茶樹。要是真有,那就發了,這可是可以堪比後世大紅袍古樹的珍稀古茶樹。反正後世是沒有!不過這不能說明曾經沒有,因為就算真有,經過一千四百年,茶樹也可能早枯死了。

樹能活上千年,活上千年的樹也有,但不等於每棵樹都能活上千年。就如同人能活上百歲,活上百歲的人也有,但是大多數人只能活七百十歲一樣。

也許那傳說的,白鶴仙人的八棵仙茶樹存在過,只是沒能活過千年歲月而已。如果真有這八棵古茶樹,那可就爽死了。

李蘅想到這,笑道:“大虎,你去了以後,不論代價買下君山島。然後記住找到君山島上一口古井,應該叫白鶴井,這口井的井水比較特別,應該是更加甘甜美味。在這口古井周圍不遠,你尋找一下,是否有八棵茶樹,應該是八棵古茶樹。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如果有,給我保護好這八棵樹,不能損壞分毫。另外君山上現有的茶樹,還有上面的各種生態環境,都要保護好。等待我去以後,再進行規劃。”

“是,少爺!”

“去吧!”李蘅吩咐道。

大虎下去之後,李蘅又抽出十萬裡銀票,交給李二虎道:“二虎,這裡也是十萬兩銀子,你拿好。挑選十名忠心能幹的手下。你前往的地方,遠一些。我讓你去衡州郡(現衡陽市),南嶽衡山。在衡山紫蓋峰與祝融峰之間有一塊峽谷平地。這祝融峰是衡山72峰第一高峰,紫蓋峰是衡山72峰第二高峰,很好找。給你的任務和大虎一樣,不惜代價把這片峽谷給我買下來。必要的時候,把紫蓋峰和祝融峰之間的所有峽谷都買下也在所不惜。”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