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3章 諸般法脈亂如麻

這一理念正源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八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太淵如今的修為已至氣貫周身之境。

放在武林中,相當於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全部打通,內氣連線構成大周天,堪稱絕頂高手。

然而,在他自己看來,這不過是築基小成,距離真正的修道之境還相差甚遠。

他心中清楚,修道之路漫長而艱險,自己甚至連門檻都未曾真正邁入。

師父靈風子還在世時,他曾問過師父,道家修行的步驟與境界究竟如何劃分。

自古以來,關於“仙”的說法眾說紛紜,各家有各家的理論體系,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有真經妙典述說真法,卻被庸人曲解;也有神棍巫婆假借神佛之名,哄騙世人,謀取私利。

因此,學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卻稀如麟角。

比如《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又有《抱朴子內篇.論仙》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文中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

而《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

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的道人已有“鬼仙”的說法,對靈魂有所認知。

還有《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

《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

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

當時的太淵,道家知識儲備尚顯薄弱,且混亂不堪,遠不及一生浸淫其中的靈風子。

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真假難辨的道門記載,他完全理不清頭緒。

他曾問靈風子:“師父,這些神仙等級究竟孰真孰假?修道之路究竟該如何走?”

靈風子捋了捋白鬚,道:“這世上道門流派眾多,為師也不敢對其他道派隨意評價。但就咱們內丹一脈來說,可以認為‘仙’是凡人不斷修煉,不斷煉化,不斷領悟,精神、意識、心靈的境界,達到某一種超脫的狀態。經過諸位祖師整理總結歸納,稱仙分五等,法有三乘!”

太淵聽聞,問道:“仙分五等?敢問師父,是哪五等?”

靈風子捋了捋那花白的鬍鬚,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滄桑,語氣幽幽地說道:“這五等仙啊……”他微微頓了頓,像是在回憶,又像是在思索該如何表述。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