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風子盤膝而坐,緩緩開口道。
“道門宗派繁多,諸如靈寶派、上清宮、全真道、正一道、淨明派等等,其下又有諸多支派……”
他一邊說,一邊用手在空中輕輕比劃著各個宗派的脈絡。
“雖各有傳承,但總的來說,修行之法不外乎絕谷、忘情、納津、吐納、持靜、持戒、存想、採日精月華、導引、閉息、自然、無為等功法。”
靈風子的聲音變得輕柔而舒緩,彷彿在吟誦一篇古老而神秘的經文。
“處於這個階段的修行之士,尚未領悟大道,只是在道中偶然得一法,法中習得一術。”
“他們憑藉堅定的信念和刻苦的意志,終其一生都堅守於此,不曾動搖,以五行之氣,誤打誤撞地交融,使得自身形質逐漸穩固。尋常的八邪之疫難以侵害他們,身體多安少病,終可成就人仙之境。”
人仙?
太淵聽得入神,忍不住問道:“師父,何為人仙?”
他雖然聽過這個詞,但不甚瞭解。
靈風子微微一笑,捋了捋長鬚,緩緩道:“人仙者,乃是修行之士,雖未悟大道,卻已得一法一術,信心苦志,堅守不移。若能保守元氣,鎮守下田,不悟移鼎換爐之法,而安長生不老之果,或延壽數百年,或延壽數千年,久而不死,謂之人仙。”
他目光悠遠,彷彿穿透了時空,繼續說道:“上古時期的彭祖,長年八百,綿壽永世;又有通玄先生張果,歷經隋唐兩朝,壽終之時已有二百八十九歲;更有天下劍祖純陽真人呂洞賓,通微顯化三豐真人張三丰,世人未見其羽化飛昇,或許已是更上一層的人物。其中是否隱藏著偌大秘密,為師也不敢多加揣測。”
太淵聽得心潮澎湃,思緒難平。
哪怕是在前世,對於呂洞賓和張三丰這兩位傳奇人物,亦是傳說不斷。
雖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人不可能存活那麼久,還從細胞分裂速度、端粒體長度等科學角度進行分析。但在這個擁有內氣、道功的大明時期,一切皆有可能。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激動,恭敬地問道:“師父,人仙之後呢?”
靈風子微微頷首,繼續道:“人仙之後則為地仙。地仙者,得天地之半,具神仙之才。未領悟大道,卻止於小成之法。雖難以展現出驚天動地的神通,但能長生住世,不死於人間,堪稱陸地遊閒之仙。”
“在丹道上,地仙乃是煉炁還神的階段。需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
靈風子一邊說,一邊用手模擬著天地日月的執行軌跡,以及人體內部的氣機流轉。
“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壓下田,煉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太淵聽得如痴如醉,忍不住追問道:“師父,地仙之上呢?”
靈風子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神往之色:“地仙之上,則為神仙。神仙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此乃丹道上煉神返虛的階段。”
他語氣愈發悠遠:“此時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昇仙,超凡入聖。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火不熱。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神仙悟得大道,登上大羅天,解脫無累,隨時隨地可以散聚元神,天上人間,任意寄居。神通廣大,又被稱為大羅神仙。”
靈風子的描述充滿了奇幻色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