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諸天的道士

第46章 天竺佛,漢傳佛,六即佛

林平之和緋村劍心目光交匯,對視了片刻。

然後,林平之率先正了正身子,道:“我是師兄,我先來吧。”

太淵一揚手,示意自己在聽。

林平之深吸一口氣,認真說道:“師父,我琢磨著‘眾生平等’這說法不太對勁。您瞧,達官顯貴和平頭百姓,能一樣嗎?根本不一樣啊。常言‘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從古至今,真有徹底落實的時候嗎?壓根兒沒有。”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而稍微會些功夫的江湖人,更是無視律法,這也不平等。哪怕是佛門自身,也有比丘尼、阿羅漢、菩薩和佛陀之分。所以,這世上真的有眾生平等嗎?”

林平之還很年輕,他覺得自己懂得不夠多,但是按照他的經歷,他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有“眾生平等”的存在。

太淵看著林平之,緩緩出言:“‘眾生平等’這句話,被不少人誤解了。佛法裡講的眾生平等,是指眾生法性平等,佛對眾生的慈悲喜捨心平等,在因果規律面前,眾生平等,可不是說眾生的際遇、禍福都一模一樣。”

太淵微微停頓,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經典裡記載,佛說眾生平等,是佛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後,站在眾生一體、無二無別的一真法界,從生命本質的角度,才講眾生平等。意思是法界的一切生命,不管在結構上,還是功用上,本質並無差別。”

林平之聽得入神,眉頭微皺,似乎有些明白了,但又覺得不夠透徹。

一直安靜旁聽的緋村劍心,也陷入沉思,腦海裡不斷咀嚼著師父的話語,試圖理解。

太淵瞧了瞧兩人的神色,接著說:“事實上,從表象看,法界眾生在結構和功用上,並非完全一致。可這就能說佛講的‘眾生平等’是假的嗎?當然不是。”太淵輕輕搖了搖頭,加重了語氣,“這些外在的差異,無法否定佛說眾生平等的正確性。”

林平之問道:“師父,那麼普羅大眾之間的差別又是由什麼造成的呢?”

太淵說道:“眾生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普羅大眾心靈的純潔度,即思想的差異,品質的差異,精神的差異,境界的差異。”

“眾生各自不同、迥然相異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境界,使眾生們產生了互不相同的語言和行為,眾生們互不相同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在宇宙人生原理和規律的作用下,隨之而產生了一系列與之相應的結果,這便表現為眾生各異的互不相同精神面貌和命運。”

“佛說眾生平等,還表現在宇宙人生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對眾生的作用上。在宇宙的懷抱中,任何生命都無法逃脫宇宙人生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對生命的規定和制約,連佛也不例外。在這裡,是絕對平等的,一致的。”

太淵說完,目光落在林平之身上,輕聲問道:“平之,你明白了嗎?”

林平之撓撓頭,苦惱的說道:“老實說,師父,我聽得半懂不懂的。”

太淵神色平和,絲毫沒有因林平之的困惑而露出不耐煩的樣子,道:“剛才那番解釋,是基於佛教原本的理論。”

林平之眼中滿是好奇,問道:“難道還有不一樣的涵義?”

太淵目光望向遠方,似是透過這客棧的牆壁,看到了歷史的長河,緩緩說道:“佛教傳入華夏後,便在華夏深厚傳統文化的薰陶下逐漸演變。它吸收了儒家‘有教無類’的思想,從而發展出獨具華夏特色的‘眾生平等’說法。”

“佛教的眾生平等是針對於一切有情眾生,而融入了華夏文化的佛教的眾生觀念,又注入了新的內容,即以佛性作為眾生平等的理論依據,把人類對生命的關愛和平等的理念,由有情眾生進一步擴充套件到了無情眾生,提出了無情有性的觀點,通俗的說法就是認為不但一切有情眾生,而且如草木瓦石等無情眾生亦有佛性。”

“從漢傳佛教圓融的觀點看,不僅人類能成佛,有生命的眾生能成佛,就連那些在人們眼中可以隨意處置、任意踐踏的無情眾生,也具有佛性。從邏輯層面分析,既然佛與佛之間平等,那麼具有佛性的有情眾生和無情眾生,自然也是平等無礙的。”

“因此,眾生平等指的不只是天竺佛教中的有情眾生之間的平等,同時也包括有情眾生與無情眾生之間的平等。”

最後,太淵總結道:“一言以蔽之,天竺佛教秉持人人皆有佛性,而漢傳佛教則將其昇華,認為萬物皆有佛性。”

林平之緊閉雙眼,把太淵的話在腦海中反覆揣度。

良久。

他終於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明悟的光芒,喃喃念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緊接著,他提高音量,聲音裡透著興奮,他是真的明白了些東西。

“看來,從根本上看,這世間的一切學問,都是相通的,本質也是相同的。之所以表現出不同,不過是人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差異罷了。”

太淵見林平之有所領悟,眼中滿是欣慰,又接著說道:“看來你真的明白了,我們道家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認為人可以為神仙上帝,而儒家相信人畢竟有體現至善、上通神明、至誠合天的可能。”

“孟子就認為,人人皆可以為堯舜,人向善之心,猶如水往低處流般自然。人天生便有善的端倪,憑藉這善端,便能成就德行、成為聖人。荀子也說,途之人可以為禹。”

“程朱理學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路,也是把國家、組織的管理大權,最終交到聖人手中。再到陸象山提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亦是如此。

這下,林平之只覺心中豁然開朗,剎那間,思維如脫韁野馬般縱橫馳騁,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在紫陽書院研習的歷史典故、人文軼事……那些原本零散、晦澀的知識,在這一刻如同找到了脈絡主線,變得清晰許多。

心靈仿若被清泉滌盪過,澄澈而明亮,往昔糾結不清的繁雜思緒,此刻都變得條理分明。

隨著心境的轉變,體內氣血仿若被啟用的春水,愈發活潑暢達,奔騰流轉間,充盈著每一處經絡。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