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在止宿寮裡。
佈置典雅,几案擺放規整,雕花木椅透著古樸氣息。
眾人分賓主落座,小廝手腳麻利地奉上熱氣騰騰的茶水與精緻糕點,茶香嫋嫋升騰,瀰漫在整個房間。
太淵注視著眼前的王守仁,年紀很輕,看起來比後世的大學生差不多。
不過太淵卻沒有一點小瞧其的想法,這可是王陽明啊!
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陽明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天朝、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
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絕頂。
不說自己國家的評價,單說外邦人士。
他的思想學說傳到日本後,更有一代名將東鄉平八郎說道,“一生低首拜陽明。”
當然那都是龍場悟道後的王陽明,至於現在的王守仁還是太過稚嫩。
雖有一腔碧血丹心,但還未踏上仕途,撥弄世事。
就像梅花,經歷過嚴寒苦楚,才見其堅強傲骨;
人也一樣,只有忍受抽筋扒皮的痛,才能得脫胎換骨的喜。
經歷,不是滄桑,是沉澱;承受,不是苦難,是歷練。
在滄桑中領悟,在歷練中成熟,迎一袖風,綻一樹香,靜品淡藏。
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過,甜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才是人生。
許是太淵盯得太久了,王守仁問道:“道長一直盯著伯安,可是伯安有何不妥之處?”
那眼神中帶著一絲探尋,微微側身,坐姿不自覺地端正起來。
太淵被王守仁的聲音拉回思緒,目光炯炯看向對方,嘴角輕揚,露出一抹溫和笑意:“貧道略懂岐黃之術,方才一番觀察,王公子你心雄萬夫,只是瞧這身形,手無縛雞之力,敢問身體狀況如何?”
說話間,輕輕轉動手中的茶盞,目光始終落在王守仁身上。
王陽明吃了一驚,說:“吃五穀長大,難免有些病痛。”
太淵呵呵一笑,語氣莫名,“古之成大事者,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身體可是本錢哪。”
太淵記得歷史上王陽明五十多歲就去世了,原因到底是自身體弱還是環境惡劣,不由而知,但在太淵看來,以王陽明的才學如此年紀逝世,絕對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損失,故而提醒一番。
“想那孔子、孟子、朱子,皆是年過古稀之輩,王公子平時也得注意養生一道啊。”
此話一出,王守仁心頭猛地一跳,,隨即便恢復鎮定,朱洵手中正欲端起茶杯的動作一頓,而諸芸玉則輕掩小嘴,亦是神色一變。
太淵此言,無疑是暗示王守仁日後成就將達聖賢之境。
若不是捧殺的話,那真的是推崇備至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