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上一首詩,讓在仕林中本就已經有詩仙之名的柴令武再次小小的火了一波。
而隨著大唐日報將他在凌煙閣上所作之詩登報展示之後,大唐更是立馬就掀起了一波投軍的熱潮。
放眼整個大唐天下,是人不是人的都敢跑到所在戶籍的折衝府徵兵處去唸上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西疆五百州。”
然後要求當地折衝府將他的名字給添上去,並放下有戰必應召的狠話。
一開始,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唐還樂見其成,但當各地折衝府發現,就連十三四歲的中二少年小屁孩,也開始滿腦子的精忠報國之後,頓時就不開心了。
畢竟,大唐現在並不缺兵員。
於是,隨著地方上一封封不再徵兵,或是不徵十八歲以下的兵員的告示貼出來之後,一群中二少年頓時夢碎折衝府。
當然,對於如今疆域超過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唐來說,這些事情,都只能算是一些微不足道小插曲。
怎麼將這些錄入大唐輿圖的廣袤疆域,真正變成有唐人居住,有唐人勞作的實控疆域,才是大唐君臣迫切需要考慮的事情。
畢竟依照漢人一貫的作風,那打下來的領土,就是漢人的固有領土。
哪怕後世子孫不爭氣,丟掉了一些,更後世的子孫也可以打著一個自古以來的旗號繼續奪回來。
因此,對於這些疆域,大唐肯定是要好好治理的。
於是,大唐又一次開啟了浩浩蕩蕩的大開發和大基建,而這一次,大唐的重心,依舊是修路。
修路,永遠是中央王朝統治地方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
秦設直道,開五尺道,才有了漢武帝北征大漠,南收南越,嶺南,滇國等作為。
同理,若沒有隋煬帝連通天下運河,大唐也不可能將江南之地與中原地區緊緊的綁在一處。
儘管隋煬帝修建運河的初衷,只是單純的為了享樂,但也不可否認,運河帶來的衍生效果,確確實實還在發力。
別的不說,洛陽能有今天幾乎與長安齊平的政治地位,與大運河絕對脫不了干係。
所以,有這些先例在前,大唐將修路作為重中之重,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畢竟,那些遙遠的疆域,有沒有人不重要,但必須要有路。
只要有路,依照唐人極具開拓性的性格,就絕對不會放棄那些地方。
只要路通了,那些遙遠的地方,也遲早會建立起村莊,城鎮,學堂,乃至於衙門,最終,響起惶惶聖人之言。
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那些遙遠的疆域,幾乎都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
這些化外蠻人時叛時降,很難搞定。
但有了路,就不一樣了,不論哪裡發生叛亂,唐軍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趕過去平叛,這些路,就像是一柄柄懸在他們頭上的利刃。
而李世民這位一手締造了貞觀盛世的偉大帝王,在定下大唐未來幾年發展的大基調之後,便也不怎麼管事了。
他帶著長孫搬到了翠微山行宮,開始了自己的養老度假生活,並偶爾喬裝打扮一下,去書院充當教書先生。
至於朝中的一攤子事情,則是被他盡數交給了太子李承乾。
許多人都覺得,李世民這個舉動,是要效仿當年的太上皇,給太子李承乾鋪路,讓太子儘快上手朝政。
最後再扶上馬,送一程。
但其實只有柴令武知道,李世民之所以這麼做,純粹是因為年老體衰,沒有精力再去管事了。
是的,年老體衰。
很難想象,這個詞,會出現在一個四十八歲的中年人身上。
但這就是事實!
他年輕的時候,受了太多傷,也流了太多血,再加上東征高句麗,一去就是兩年時間,也耗費了他極大的精力。
時至今日,他其實已經沒有什麼精力,再去管朝政了。
光是那些復發的舊疾病,便足夠耗去他大半的精力。
因此,他現在的狀態,就屬於是多活一天算一天的那種純等死的狀態。
而柴令武為什麼會知道得如此清楚,則是因為......李世民每一次舊傷發作,都要他去侍疾。
理由是一個女婿半個兒,何況還是親外甥......
所以,柴令武沒辦法拒絕,也不想拒絕,畢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李世民究竟還能活多久。
現在已經是貞觀十九年的末尾,即將邁入貞觀二十年。
而按照歷史的記載,李世民將於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駕崩。
算一算時間,其實也就只剩下兩年半了。
對於一個只剩下兩年多壽命的老人,他願意給予更多的耐心。
至於其他事情,都與他無關。
......
......
貞觀二十年的元旦,柴令武是在翠微山行宮陪李世民一塊兒過的。
除了他之外,還有以李泰為首的一群皇子和公主,也特意趕來了翠微山陪李世民過節。
至於為什麼是李泰,則是因為李承乾沒來。
作為大唐名義上的太子,實際上的常務副皇帝,經過這幾年的磨練,如今的李承乾,已經完全進入到了以太子之名行使帝王之權的角色裡面。
所以,他需要留在長安主持大局,代替李世民去做賞賜群臣,宴請群臣之類的雜事。
傍晚時分,李世民受不了一群孫輩小屁孩的嘰嘰喳喳,早早的睡下,一眾公主與皇子們也去尋了長孫和自己的母妃。
整個翠微宮主殿,便只剩下了柴令武,李泰,和一群小孩子。
這些小孩子之中,除了柴令武家的四個孩子王之外,還有李泰,李恪,李愔,李佑等一眾親王的子嗣。
是的,當年那群在國公府,被柴令武揍得嗷嗷叫的小屁孩,如今也都為人父,為人母了。
“時間過得真快啊!”
看著眼前的一群小屁孩,柴令武彷彿看到了年輕時候的他,心頭莫名有些唏噓。
“是啊,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你我也都到了而立之年。”
聽見柴令武的感慨,一旁的李泰也忍不住接了句話。
如今的李泰,比起當年,少了幾分孩子氣,多了幾分幹練與穩重,除了體型依舊碩大,倒還真有了幾分賢王的架勢。
柴令武聞言,從一群嘰嘰喳喳的小屁孩身上收回目光,轉頭看向李泰問道:“剛才的晚宴,你吃飽了沒?”
李泰聞言,頓時肥臉一挑:“怎麼,你有其他想法?”
“走,去山上,請你吃燒烤去!”
柴令武頭一甩,看向門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