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諾盛了一大碗,米飯油亮卻不膩,蝦仁的鮮混著火腿的香:“這才是真正的揚州炒飯,比我以前吃的強多了。”
東坡肉在砂鍋裡燉得酥爛,蘇風用筷子輕輕一戳,肉就分成了兩半。“杭州的名菜,”他往肉上淋了點湯汁,“五花肉要選五層的,用黃酒燜兩小時,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唐可欣夾起一塊,肉香混著酒香,一點不膩:“原來東坡肉是這麼做的,難怪蘇軾說‘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幹炸響鈴的豆腐皮在油裡炸得金黃,胡一菲往裡面塞肉餡。“這是杭州的傳統小吃,”蘇風把炸好的響鈴擺成圈,“咬起來咯吱響,像鈴鐺一樣,所以叫響鈴。”
孫諾拿起一個咬開,酥脆的外皮混著鮮嫩的肉餡:“真響!這名字太形象了。”
小炒黃牛肉的牛肉在鍋裡炒得滋滋響,王一寧往裡面加小米辣和香菜。“湖南的家常菜,”蘇風快速翻炒著,“牛肉要切得薄,大火快炒,才能嫩而不柴。”
牛肉帶著濃濃的辣香,胡一菲辣得直喝水卻停不下來:“太夠味了,這才是湖南菜的靈魂!”
臘味蒸荷蘭豆的臘味和荷蘭豆在盤子裡紅白相間,唐可欣往上面撒了點蒜末。“湖南人過年愛蒸臘味,”蘇風把盤子放進蒸鍋,“臘味的鹹香混著荷蘭豆的清爽,解膩又下飯。”
蒸好的臘味油亮,荷蘭豆脆嫩,孫諾夾了一筷子:“這搭配真絕,臘味不膩了,荷蘭豆也更香了。”
胡適一品鍋的砂鍋層層疊疊碼著食材,最底層是幹筍,中間是五花肉和雞塊,最上面是蛋餃和豆腐。
“這是徽州名菜,”蘇風蓋上鍋蓋,“胡適任北大校長時總請人吃這菜,所以叫一品鍋,要小火慢燉兩小時,讓味道互相滲透。”
王一寧掀開鍋蓋,香氣撲面而來,每層食材都吸飽了湯汁,孫諾舀了一大勺:“這鍋太豐富了,一口能吃到好幾種味道。”
刀板香的臘肉在木板上切片,胡一菲把薑片鋪在盤底。“徽州人冬天必吃的,”蘇風把臘肉放在薑片上蒸,“用刀板當盤子,說能吸走肉的油脂,吃起來不膩。”
蒸好的臘肉帶著淡淡的木香,唐可欣夾起一片:“真的不膩,比普通臘肉清爽多了。”
二十一道菜終於完整呈現,八大菜系各有三道,湊成“三三見九”的吉數,再加上五道家鄉味,正好應了“三七二十一”的周全。
八仙桌被菜擺滿,熱氣騰騰的飯菜映著眾人的笑臉,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屋裡卻溫暖如春。
蘇風舉起酒杯,好友們紛紛響應,酒杯碰撞的清脆聲響,混著歡聲笑語,在這年二十七的夜晚,譜寫出最動聽的團圓樂章。
大家邊吃邊聊,從做菜的趣事說到未來的打算,從高中的糗事談到現在的生活,每道菜都承載著一段回憶,每句話都充滿了真摯的情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