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把子肉,這是甏肉乾飯!

第494章 吃飯3

“我媽總說,雜燴湯要煮得越久越香,就像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最後一道是糖糕,胡一菲把發酵好的麵糰揪成小劑子,裡面包上紅糖餡,搓成橢圓形放進油鍋。

“這糖糕要炸得兩面金黃,”她看著麵糰在油裡膨脹成胖乎乎的樣子,“咬開的時候要小心,紅糖汁會燙嘴。”蘇風撈起一個放在濾油架上,油珠順著糖糕的紋路往下滴,在燈光下像串金珠子。

“小時候過年,我總纏著我媽買糖糕,”胡一菲拿起一個吹涼了,輕輕咬開個小口,“那時候覺得能吃上糖糕,就是最幸福的事。”

唐可欣也拿起一個,紅糖汁順著嘴角流下來,趕緊用紙巾擦掉:“甜絲絲的,真好吃,比外面賣的還香。”

糟熘三白是魯菜裡的清雅代表,孫諾正拿著鑷子剔除雞胸肉裡的細筋。“這菜講究‘三白’——雞胸肉、鮮筍、蝦仁,”

蘇風往碗裡倒糟酒,酒液帶著陳年酒糟的琥珀色,“光緒年間濟南府的館子就有這道菜,當年老舍先生最愛用它配黃酒。”王一寧把筍片在沸水裡焯過,過涼水後變得脆嫩如玉,蝦仁用澱粉抓勻,在溫油裡滑成半透明的玉色。

“關鍵在這糟汁,”蘇風將香糟酒、白糖、雞湯調成汁,在鍋裡慢慢熬稠,“要讓糟香裹住食材又不搶味。”

三種白潤的食材在糟汁裡翻裹均勻,盛在青瓷盤裡像塊無瑕的白玉。唐可欣夾起一片筍,糟香混著筍的清甜在舌尖散開:“原來魯菜不只有濃油赤醬,還有這麼清雅的。”

油燜大蝦的蝦剛從渤海灣運到,孫諾正用剪刀開蝦背挑沙線,肥碩的蝦黃在燈光下泛著橙紅。“這菜得用渤海灣的對蝦,”

蘇風往鍋裡倒花生油,油溫燒到冒煙時把蝦倒進去,“青島的師傅說,蝦要炸到外殼酥脆,再用番茄醬和白糖燜,收汁時要不停翻動,讓每隻蝦都裹上紅亮的汁。”

蝦在鍋裡漸漸染上琥珀色,蝦殼裂開露出雪白的肉,孫諾忍不住偷吃一隻,蝦黃的綿密混著酸甜的汁,鮮得直咂舌。“我爸說以前過年才能吃上這菜,”他舔著手指,“現在日子好了,可還是覺得這口最有年味。”

川菜續章:麻婆豆腐與夫妻肺片的同門

宮保雞丁的花生米正在油鍋裡蹦跳,胡一菲把雞胸肉切成小丁,用料酒醃著。“這菜是川菜裡的‘外交官’,”蘇風往鍋裡扔了把幹辣椒,

“當年丁寶楨在山東任巡撫,把家鄉菜改良成辣中帶甜的口味,後來成了國宴菜。”他把雞丁滑熟後盛出,再用花椒、幹辣椒熗鍋,倒入花生米和蔥段,最後放雞丁翻炒,淋上糖醋汁。

“正宗的宮保雞丁要帶點焦香,”王一寧夾起一塊雞肉,“花生要脆,雞丁要嫩,蔥段要甜。”孫諾舀了一大勺拌米飯,麻辣酸甜在嘴裡炸開:“比我在成都吃的還夠味!”

回鍋肉的五花肉在鍋裡煮得冒泡,唐可欣正把青椒切成菱形塊。“這菜是川菜的魂,”

蘇風把煮好的肉切成薄片,在熱油裡煸出油脂,“郫縣豆瓣一定要剁細,和甜麵醬一起炒出紅油,肉片要煸得捲曲,像燈盞窩一樣才正宗。”

肉片在鍋裡捲成好看的弧度,油亮的紅油裹著青椒,胡一菲夾起一片放進嘴裡,肥而不膩的肉混著青椒的辣,香得直點頭:“我奶奶說,回鍋肉要炒得‘亮油不見湯’,你這手藝快趕上她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