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把子肉,這是甏肉乾飯!

第482章 顧客盈門

蘇風聽著這些話,心裡暖暖的。他麻利地為老人們準備著食物,還特意多放了些料。看著老人們吃得樂呵呵的樣子,他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下午兩點多,太陽昇到了頭頂,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小店前的人雖然少了些,但還是不斷有食客來光顧。一個年輕的媽媽抱著孩子走了過來,孩子大概一兩歲的樣子,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看著鍋裡的豆皮。

“老闆,一份豆皮,少放點鹽,孩子也想吃點。”年輕媽媽溫柔地說。

“好的,沒問題。”蘇風特意把臊子做得淡了些,還把豆皮切成了更小的塊,方便孩子入口。

年輕媽媽付了錢,把孩子放在旁邊的小板凳上,小心翼翼地喂他吃豆皮。孩子吃得滿臉都是,嘴角沾著糯米粒,樣子可愛極了。

這就是自己的家鄉啊。

和家鄉的人說話,蘇風很舒適,並不會在這裡。

結束了大半天的忙碌,喊著唐可欣一起,又去了趟工廠。

張友發和張小塵父子倆對於大老闆的到來,表達了誠摯的歡迎。

炸藕片這半年來給自家工廠帶來了頗為雄厚的資金,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這個年也算是肥年了。

交代完了生產上的事情,蘇風又拿出紅包來,給幾個人發下去。

面對著謙讓的三人,蘇風直接塞到了他們的懷裡。

小年來了。

小年這天,蘇風特意提前關了店門,揣著攢下的錢去中都縣採辦年貨。

他揹著一個洗得發白的帆布包,先去了北市場。這市場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青磚灰瓦的大棚下,吆喝聲此起彼伏。

剛進門就看到賣春聯的攤子,大紅的對聯在風中招展,有機器印刷的,也有老先生揮毫寫的。蘇風站在攤前看了許久,最終選了副手寫的“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他想起孤兒院每年過年都會貼春聯,老院長總說字是有精氣神的。

往前走,糖瓜粘的甜香撲面而來。攤主是個胖胖的中年婦人,正用鏟子翻動著鍋裡的麥芽糖,金黃的糖漿在鐵板上拉出長長的絲。

“小夥子,買點糖瓜吧,小年要祭灶王爺的。”婦人笑著招呼。

蘇風想起書上說這習俗從漢朝就有了,那時候叫“膠牙餳”,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他買了兩串,咬一口,黏得牙都快掉了,甜香卻順著喉嚨暖到心裡。

肉類攤區更是熱鬧,剛殺的豬肉掛在鐵鉤上,油光鋥亮。蘇風選了塊五花肉,打算做臘肉。把肉切成條,用鹽、花椒、八角醃上幾天,再掛在通風處晾乾,炒菜時切上幾片,香得能下三碗飯。

賣肉的師傅操著濃重的鄉音說:“現在年輕人都不愛弄這個了,嫌麻煩,還是你們這樣的懂門道。”蘇風笑了笑,他只是覺得,過年總得有點嚼頭,就像孤兒院的年夜飯,哪怕只有白菜豆腐,也要做得有滋有味。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