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十六道的考試,要明確時間,主副考官,錄選員額,考題等各項事宜,按著往屆的來辦,這是要經過大朝會的,當然了,到這一層僅是走個流程,真正起作用的,是大朝會前召開的御前廷議。
天子有什麼想法,參加御前廷議的諸臣會知曉,在此期間,諸臣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見,以最終促成科貢的前期準備。
但現在呢。
情況跟先前不同了。
就眼下這複雜多變的朝局及大勢,使得很多人都看出來了,天子對很多事,很多人都是有不滿的。
不該摻和的事,誰要是摻和了。
那結果是好是壞,這是誰都說不好的。
所以針對於一些事,想在其中推波助瀾的就少了。
別推到最後,把自己給推進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熊嚴明顯是察覺到了什麼,故而在御前所講,僅是涉及到諸道科貢時間,大致錄選員額,東域諸道考試解決等一應事宜,而最為關鍵的諸道主副考官,考題這些事宜,熊嚴是提都沒有提。
作為禮部尚書,熊嚴是可以舉薦人選的,是可以初定諸道考題的,可是這次熊嚴卻是沒有這樣做。
為什麼這樣?
熊嚴看出天子對掄才的決心與意志。
這是寧缺毋濫的態度!!
做到一部尚書這等高位,所要考慮的,洞察的,就不僅是職權範圍內的事了,對於其他領域及層次的,也要有所考慮及洞察,這是必須要具備的政治素養。
如果連這點都不具備,那根本就坐不穩,也做不長。
“臣拜見陛下!!”
同樣是在大興殿,只是時間卻不同。
中書省平章政事張洪,應召趕至御前,在楚凌的注視下,畢恭畢敬的作揖行禮。
“免禮吧。”
楚凌淡淡一笑道。
對眼前這位重臣,楚凌是很滿意的,其在擢升中書省,在徐黜還活著時,對於其本職內的,那是一點都不含糊的。
其實不止是張洪,像吏部尚書史鈺、禮部尚書熊嚴等,他們在各自本職內所作所為,楚凌都是很滿意的。
因為有他們的存在,使朝局處在相對安穩下,這也是楚凌敢於將一些事放大的底氣!!
“涉及十六道的科貢,再有一個多月就該如期進行了。”
楚凌向前探探身,打量著張洪,“熊卿在前幾日,向朕特意提及此事,針對此次科貢,有些事已然敲定下來。”
“不過,涉及諸道主副考官,尚沒有最終定下,朕這次召卿過來,就是想要談及此事,對此卿是怎樣想的?”
咯噔。
一聽這話,張洪心下一緊。
熊嚴能想到的,他如何能想不到?
其畢竟是在中書省任職,所接觸的人或事,遠比熊嚴要多太多了。
別的不說,單單是這段時日所起風波,特別是廉政總署、榷關總署、錦衣衛、御史臺等有司先後傳訊、逮捕一批中樞官吏,這使中樞有司,從三省,到六部,至諸寺眾監等,可是有不少人被抓了。
其中抓的最多的,那絕對是徐黜一系的。
儘管對此,虞都及京畿等地,對此議論的很多,可謂是講什麼的都有,但唯獨在中樞層面,卻沒有人在公開場合提及過此事。
在中樞任職,沒有這點警覺,那註定是走不長的。
僅是廉政總署、榷關總署、錦衣衛傳訊與逮捕一批批官員,有意無意的在避開已死的徐黜,就不難看出些門道了。
廉政總署的執掌者,是睿王徽。
榷關總署的宗宰,是武安駙馬。
錦衣衛的指揮使,乃是臧浩。
這三位跟天子的關係,那還用講嗎?
他們做的種種,勢必不會影響到皇權威儀的。
而徐黜這個人,生前做了什麼,不管是結黨的,還是沒有結黨,那都是心知肚明的。
天子脾性怎樣,滿朝文武更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雖說徐黜的死很突然,是染疾病逝的。
可這並不代表天子就會由此放過。
這涉及的就深了。
但凡警覺的都會聯想到後宮,也正是聯想到這一點,他們卻也不敢再深想下去了,這不是人臣能妄加揣摩的!!
在這中樞之上,很多時候你不能只想一個層面,這是需要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的,由此再去做出判斷與選擇。
“科貢掄才乃是我朝國策要事。”
在短暫停頓後,張洪動了,抬手朝御前作揖,語氣鏗鏘道:“今歲在我朝十六道要召開考試,以為我朝遴選一批新才,然在臣看來,科貢掄才,涉及到十六道考試乃是要務急務,需陛下親裁定奪才是!”
楚凌沒有說話,笑著看向張洪。
他就喜歡跟聰明人交談。
自己是什麼想法,那都是一點就透的。
如果涉及十六道的主副考官,真想跟張洪探討商榷的話,那在熊嚴提及此事時,大可與之商榷即可。
畢竟人是吏部尚書,舉薦一些人,出任十六道主副考官,這是在人職權範圍內的。
但是楚凌並沒有這樣做。
“臣這樣講是有原因的。”
見天子不言,張洪繼續道:“在正統四年,陛下出於國情的考慮,改會試及殿試,使我朝科貢掄才更為完善。”
“而至明歲,我朝將再召會試及殿試,這對參與考試的學子而言,將會是一次盛況。”
“但站在國朝的角度,既召會試及殿試,那定要真正遴選出一批英才,以叫他們在中樞觀政後,放任到各處擔其職責才行。”
“卿的意思,是今歲的十六道考試,要比往屆更難一些?”楚凌向前探探身,笑著對張洪說道。
“陛下英明!”
張洪朗聲道。
看來接下來的科貢掄才,只會是愈發的嚴格了。
與此同時,在張洪心中暗暗道。
從吏部提出銓選改制,推動高薪養廉,在朝的不少高官就看到這一層面了,而後出現了廉政總署,還是叫睿王徽暫領了,這就更加確定了他們所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科貢掄才就是最後一環。
明確會試、殿試製度,這只是個開始。
向下的道試,府試,縣試,肯定是要逐級進行改制的,至於怎樣改,這是誰都不清楚的事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