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國種田的日子

第7章 木屑裡的數學課

先是聞見桐油混著羊湯的羶,接著是鐵匠鋪淬火的滋滋聲,最後才看見晉昌布行的三疊簷幌子。

靛青緞面繡金線,在穿堂風裡翻卷如浪。

一個正在給主顧量身夥計,發現林永年一行,忙喊“東家回來了!“,門內另一個夥計,忙走出來,引導老林頭一行把馬車和馬牽進後院安置。

“東家回來了!“撥算盤的賬房先生從櫃檯後探出頭來,“有什麼吩咐?”。

“客人先安排到旁邊的客棧安頓好”

“好的,東家”

-----------------

林家村林宅

林硯正跟爺爺彙報自己的“豐功偉績”,還順便提了個要求:“我要造個鷹房”。

林廣福當然沒意見,心事重重的他,也沒空陪他,直接叫林硯去村裡的工坊找主事趙卯子。

“卯子師傅“稚嫩童聲裹著成年人的沉穩。

趙卯子從凍裂的紡車架前抬頭,見是林硯,忙站起來問。

“硯哥兒,找我有事”。

“鷂兒叔,答應我開春要給我摸只老鷹,我想造個鷹房,你會造嗎?”

“爺爺忙,叫我直接來找你。”林硯一臉正經的說。

趙卯子皺著眉頭“鷹房?我想想怎麼個造法。”

看他在想辦法,沒理自己。

林硯也理解,技術人員的風格嘛,前世見多了。

於是就在工坊裡到處參觀起來。

來到剛才趙卯子正在修理的紡車前,他仔細辨認,發現這是架手搖單錠紡車,前世他在博物館見過實物。

這種紡車木製框架,直徑約50厘米的竹輪,配單錠鐵質紗錠,搖柄長度30-40厘米,每日可紡棉紗3-4兩,紡麻紗5-6兩,效率很低。

他記得有一種簡單的方案:改裝三錠腳踏紡車,每臺成本2銀元左右,日產紗量達500克(提升233%),棉纖維損耗率從18%降至10%。

林硯沒有現在提出來,轉身又去看其它。

在牆邊,停靠一輛獨輪雞公車,這個他熟,前世去農村經常玩過。

載重100斤,日行30裡,主打一個輕便。

這時,趙卯子想起林硯還在等他,抬頭看他一個人在工坊中到處看,興趣很高的樣子。

“硯哥兒,對木工感興趣?要不來我這裡做學徒。”他開玩笑的說。

林硯眼睛轉了轉,就有主意了,“卯子師傅,我們來比一比我畫出來的工具,看誰更厲害。”

”好啊“,趙卯子還以為他在開玩笑,5歲小孩能有什麼壞心眼,想調皮了,他樂意哄他玩,就當閒時的放鬆。

“那我們比三局,我設計三樣工具給你看,對比你的。我的好算我贏?”

“可以”

當耳畔響起:“對決已成立,是否開始”時,林硯知道策略是對的。

接下來趙卯子後悔了,被打臉三次,差點讓他懷疑人生。

第一件,林硯畫出了三錠腳踏紡車結構,並標明瞭部件尺寸。三錠同步操作,日產紗量達500克(提升233%),棉纖維損耗率從18%降至10%,勞動時間從10小時縮短至6小時。

第二件是雙輪可卸鬥貨車,載重量提升至300斤(提升200%),省力,可改裝為犁架。

第三件是畜力聯排磨,1頭驢驅動雙磨,日加工小麥200斤(提升233%),麵粉細度從80目提升至100目,人力需求從2人減至0.5人(僅需填料)。

這些其實都是林硯前世從農村學來的。

現在用來對付1912年老木匠,肯定是沒問題。

現代的數學再一次在1912年發揮作用,數學學的好,走遍天下也不怕!現代人誠不我欺!

等林硯回家時,不僅得到一個鷹房,還學會木工技能和提升氣運。

另外還得到了趙卯子的一個保證,以後林硯要打造木工工具時,可以過來找他,免費!

這個老登,是想空手套白狼,信他個鬼。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