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傻十八年後我成為了走陰人

第24章 風水尋龍術—《撼龍經》(下)

師姐秋露雖然不懂風水,但也明白這風水之道的深奧,美眸一轉:“行了,劉老頭,你試探也試探過了,剩下的情況都說清楚吧。”

劉教授點點頭,這次言語十分認真,“首先最難的《撼龍經》問題解決了,後面的基本都按部就班就可以,無論對於香巴拉還是相關的魔國曆史,在考古研究領域我也算是頂尖的,至於那法西斯的探險筆記還有天授唱詩人,你們師父已經安排好了,等到藏地之後一起碰面對接。”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劉老的話,除了師父的安排,我的風水加劉教授的研究,差的就是《貝葉殘經》。

我隨即問道:“劉老,這尋找香巴拉的關鍵就是那《貝葉殘經》吧,而我的風水術則是尋找香巴拉以及這東西的一把鑰匙吧。”

劉教授目光中透著讚許,微微點頭,凝視著我緩緩說:“是的,這一切的關鍵,都繫於那《貝葉殘經》之上。我們必須先設法找到這件東西。”

他的語氣沉穩,卻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迫切,似乎這卷古老的經文正靜靜地牽引著某種未知的命運。

師姐秋露的神情再次變得凝重,她一字一句道:“據我所知,《貝葉殘經》可是那幫老禿驢視若珍寶的東西,難道我們要去搶嗎?”

劉教授拿出自己的筆記本,然後讓我們看著他的筆記,“《貝葉經》是最接近釋迦牟尼核心教義的佛教典籍,傳說當年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經,取回來的就是“貝葉經”,據記載共657卷。但由於宗教紛爭,戰亂頻發,氣候溼熱等原因,古印度的“貝葉經”幾乎失傳,隨著佛教東傳,大量“貝葉經”被僧人帶到中亞、中南亞和中國,分散在許多寺院。”

隨即劉教授翻開一頁筆記,上面有一張照片,“你們看這個照片記載,《貝葉經》最早的記載是巴利藏經也就是巴利藏語,巴利語藏經分為律藏、經藏、論藏、註釋書、藏外文獻,而我們所尋找的就是巴利藏語的藏外文獻,這一部分的貝葉經記載了有關於藏地香巴拉的具體情況。”

師姐性子急,也不管那筆記本照片以及註釋,一巴掌拍下桌子上,“你就直接說,我們去哪裡找這一部分的貝葉經就行。”

劉老一臉的無奈,“我查閱大量的資料文獻以及野史記載,很可能就在蒲人王的陵寢地宮之內。”

我下意識問道:“這蒲人王又是誰?他的地宮在什麼地方?”

劉教授繼續翻閱他的筆記,“據史料記載,蒲姓為阿拉伯人,也有說是猶太人,從唐朝時進入中國。這個姓就相當於外國人來中國後,從中國的姓裡挑了一個取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蒲壽庚。來到中國後,均以經商為主。

記載中,最著名三次遭遇滿門抄斬的是:第一次:南宋末年;第二次:元朝沒落時;第三次:蒲姓人背叛南宋,為元朝獻寶獻計,元朝建立後了。”

秋露師姐貌似不感興趣什麼歷史,不由發牢騷,“我說劉老頭,你能不能講重點,他蒲族被抄家跟我們找地宮有什麼關係?”

劉教授被師姐打斷只能強忍著繼續講,“也就是在這其中的一次,有一支蒲人族人集體出逃,而他們的代領人就是浦人王,根據史料記載他們這一支逃入了贛州城外的馬鞍山,他們攜帶的珍寶無數,其中就有《貝葉殘經》的藏外文獻篇。”

劉教授再次翻開一頁泛黃的筆記,聲音裡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你們注意這裡——據記載,蒲人王倉皇出逃時,強行擄走了一名楊公的後裔。

正是此人,為他在馬鞍山上尋到了一處天子龍穴,而且就是按照《撼龍經》尋龍定穴,名為‘臥龍飛淵’。而蒲人王便以此為根基,僭越稱帝,並在那龍脈環繞之地,修建了一座巍峨的皇陵地宮。”

聽到此處,我心中豁然開朗。不愧是從事考古研究的教授,這位劉老的研究實在是透徹且極其精準。畢竟幾百年的歲月已然流逝,要做到如此程度,著實不易。

秋露師姐也聽明白了,“那目前的安排就是咱們動身去找這浦人王的帝宮,拿到《貝葉殘經》再去葬地找師父安排的人匯合,然後一起去尋找香巴拉。”

劉教授點點頭,“時間很緊急,你們安排一下,明天一早咱們就動身去贛州鞍山一帶,我還需要去申請相關的批准文書,明天九點在我這小院匯合。”

師姐與我一同返回店鋪後,我的心頭泛起一陣難以言喻的異樣感。似乎有一層薄霧籠罩在前方,總讓我覺得這次尋找香巴拉的旅程遠非表面那般簡單。

然而,為了活下去,我別無選擇,這一趟險途已是非走不可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