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閣老德高望重,此事非您莫屬。”
三人推讓間,嚴嵩目光微閃,給站在不遠處的吏部尚書嚴訥使了個眼色。
嚴訥本非嚴家人,卻因長期畏懼嚴嵩,只好硬著頭皮上前。
“諸位大人,不如由下官暫代主持?”
嚴訥聲音有些發顫。
裕王眼中帶著不易察覺的笑意,點頭道。
“如此甚好。”
嚴訥走到臺階中央。
在明朝,尚書有時只是銜,兼大學士的尚書才是真尚書,無大學士名號的多為虛階,一部多尚書的情況常見。
上次高拱案後,郭樸被罷,楊帆謙退,徐階推薦嚴訥,先任武英殿大學士,後實掌禮部。
“咳咳。”
嚴訥清了清嗓子,從袖中取出詔書,朗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追溯洪武以來倭患歷史...”
詔書內容詳述了倭寇之患的由來與大明曆代應對之策,特別提到如今倭寇首領大友宗麟被誅,日本義士織田信長請求恢復勘合貿易之事。
嚴訥聲音洪亮,字字清晰,但額角卻滲出細密汗珠。
“...皇上甚為嘉許,命裕王代為主持款待,昭示天下以義制暴、弔民伐罪之理。”
詔書宣讀完畢,廣場上一片寂靜。片刻後,群臣齊聲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禮炮聲驟然響起,十二門禮炮依次轟鳴,震得地面微微顫動。
隨後樂工奏起《河清海晏》,曲調高亢悠揚,彷彿真的預示著天下太平。
裕王走下臺階,來到外賓席位前。
日本使者羽柴秀吉立刻起身,恭敬行禮。此人身材矮小,面容精瘦,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活像只機靈的猴子。
“使者請起。”
裕王從侍從手中接過金盃,親自斟滿御酒。
“織田信長誅殺倭寇首領,不僅為大明除害,更為諸國百姓謀福。父皇特命本王敬使者一杯。”
羽柴秀吉——即日後大名鼎鼎的豐臣秀吉——原本是織田家奴,因忠貞機敏得以侍奉左右。
織田派他來明朝,一是因其精明,二是為表誠意。
他原本擔憂名義問題,怕回國後遭今川義元等人聯合討伐,聽完詔書後已打消大半顧慮。
“小人代藩主叩謝大明天子和裕王殿下恩典!”
他雙手接過酒爵,聲音洪亮,隨後轉向滿場群臣。
“日本亦受倭患之苦,幕府及義藩屢禁未果。自大友宗麟皈依洋教,倚其為爪牙,倭患更烈十倍。織田信長久欲除之,今大功告成,特上告大明天子及眾賢臣。因藩國簡陋、禮數不周,望請恕罪。”
這番話條理清晰,措辭得體,徐階與李春芳對視一眼,均露出讚賞之色。
他們佩服這倭人能在兩三天內做出如此陳詞,頗有春秋時晏子之風。
但多數朝臣卻以為他是背熟的套話,沒把一個倭人放在眼裡。
嚴世蕃站在父親身後,沒看儀式,時不時瞥向後殿方向。
他肥胖的臉上陰晴不定,心中暗恨。
皇上此次對嚴家的打壓讓他難以忍受。
他冷哼一聲,昂頭閉眼,一副不屑一顧的模樣。
嚴嵩則暗自嘆氣,覺得皇上此舉有違君臣之禮。
他目光掃過全場三四百嚴黨官員,見他們個個強忍不滿,心中已有計較,打算在詩中暗自反諷,看看皇上如何對待滿天下的嚴黨縉紳。
“好!”
裕王見羽柴秀吉飲盡御酒,面露喜色。
“父皇因百姓常受倭患,如今大義伸張,特命群臣獻詩,以彰顯萬民太平之樂。”
羽柴秀吉又鞠一躬。
“上國是文明之邦,歌詠盛事值得永為紀念。小人代藩主感謝眾賢臣。”
裕王點點頭,轉向嚴嵩。
“嚴閣老,請。”
嚴嵩緩步走出,站在廣場中央。陽光照在他雪白的鬚髮上,映出一層淡淡光暈。
他從袖中取出奏本,徐徐展開,聲音沉穩而有力。
“漢皇御宇垂衣裳,四海澄清思亦安。
良將合符東來紫,奇才變法中玄黃。
清修曾許青詞客,議禮誰識漢中王?
海內威加多猛士,高隆帝道日月長。”
詩聲剛落,全場鴉雀無聲。
群臣面面相覷,一時捉摸不透詩中含義,不敢表露情緒,個個端然肅立,心裡卻暗自打鼓。
這詩聽起來不對勁,卻又說不上哪裡有問題。
在場大人物都是進士出身,熟讀詩詞,反覆品味後,都隱隱感覺到暗藏的情緒。
徐階眼中精光一閃,立刻察覺其中玄機。詩中雖讚頌舟山之戰和倭酋授首,提到“良將”指戚繼光、俞大猷。
“奇才”指楊帆,點明瞭楊帆的功勞,但第三聯表面頌聖,說嘉靖修道如羽士、稱帝如漢高,實則暗藏訴苦之意。
'清修曾許青詞客,議禮誰識漢中王?'——嚴嵩這是在說,皇上曾視自己為奇才,自己在危急關頭一直支援皇上,可如今新人換舊人,皇上帝威日隆,自己卻變得微不足道。
大殿內,香爐中的龍涎香嫋嫋升起,卻驅散不了那股無形的壓抑。
群臣垂首而立,連呼吸都刻意放輕,生怕驚擾了這微妙的平衡。
嘉靖皇帝一襲玄色道袍,手持拂塵,緩步走向龍椅。
他沒有坐下,而是站在高階之上,俯視著滿朝文武,目光最終落在嚴嵩身上。
“詩言志。”
嘉靖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刺入每個人的耳中。
“嚴卿此詩,朕已聽聞。”
嚴嵩白髮蒼蒼,卻站得筆直,聞言微微躬身。
“老臣拙作,不堪入聖聽。”
嘉靖嘴角微揚,眼中卻無笑意。
“嚴卿過謙了。朕觀此詩,用典精妙,氣象萬千,堪稱卿大夫之典範。”
大殿內更靜了,連呼吸聲都幾乎消失。所有人都聽出皇帝話中有話,卻無人敢出聲。
“朕聽聞,詩有三境。”
嘉靖拂塵輕掃,目光掃過群臣。
“士人之詩為小雅,卿大夫之詩為典雅,帝王之詩為大雅。嚴卿此詩,當屬典雅之列。”
徐階站在前排,低眉順目,卻暗中觀察著嚴嵩的反應。
他注意到嚴嵩的手指微微顫動,雖然臉上依舊平靜。
“典雅在於用典。”
嘉靖繼續說道。
“嚴卿詩中'清修曾許青詞客'一句,朕思索良久,不知眾卿可曾聽出其中典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