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第578章 一直很放心

劉伯躍眼珠一轉。

“下官可以採辦雪杉木為名,多派些人手過去。”

“好!”

嚴世蕃一拍桌子。

“務必拿到鐵證。記住,要快!”

杭州詞人祠內,檀香嫋嫋。

楊帆指尖輕叩案几,目光落在面前攤開的賬冊上,眉頭緊鎖。

“十五萬件,其中禮器佔七成。”

他嘆了口氣。

“能賣給外洋商人的實用器不足五萬,這生意怎麼做?”

張居正端坐對面,指尖沾了茶水在桌上畫著。

“景德鎮三十六座官窯,日夜不停也只能燒製這些。若強令增加產量,恐怕會降低品質,反倒砸了大明瓷器的招牌。”

窗外蟬鳴聒噪,楊帆起身推開雕花木窗。遠處西湖波光粼粼,幾艘商船正緩緩駛入碼頭。

他忽然轉身。

“老張,你說那些民窯如何?”

“民窯?”

張居正搖頭。

“他們只會燒些粗瓷碗碟,上不得檯面。”

楊帆卻眯起眼睛。

“我聽聞景德鎮周邊有上百家民窯,若能整合起來...”

“不可!”

張居正猛地站起,官袍袖角掃翻了茶盞。

“禮制森嚴,若讓民窯仿製官器,嚴家必定參我們個'僭越'之罪!”

茶水在案几上蜿蜒成溪,楊帆盯著那水痕看了半晌,忽然笑了。

“誰說讓民窯仿官器了?我們只需他們按新樣式燒製外洋喜歡的實用器。”

張居正一怔,隨即若有所思地捋須。

“你是說...”

“兩條腿走路。”

楊帆蘸著茶水在桌上畫了兩條線。

“官窯專司禮器,民窯生產外貿瓷。只要不逾禮制,嚴家抓不到把柄。”

正說著,門外傳來急促腳步聲。門子弓著腰進來,在楊帆耳邊低語幾句。

楊帆向張居正拱手。

“有貴客到,我去去就回。”

湖畔柳樹下,王汝賢抱著個錦盒來回踱步。見楊帆走來,他連忙跪下。

“大人,幸不辱命!”

楊帆扶起他,目光落在那雕花錦盒上。

王汝賢會意,小心掀開盒蓋。白色綢布包裹中,一顆經過石灰處理的人頭赫然在目。

那人雙目圓睜,鬚髮戟張,雖死猶帶著幾分梟雄氣概。

“大友宗麟?”

楊帆輕聲問道。

王汝賢點頭,又從懷中取出一封信。

“織田大人親筆所書。”

信紙展開。

楊帆邊讀邊挑眉。

“這織田信長,華文寫得倒有幾分王羲之的風骨。”

信中不提火槍,不提交易,只道感恩獻策,承諾秋糧必至。

楊帆嘴角微翹——這是個聰明人。

“你親自護送這人頭進京。”

楊帆合上信箋。

“交給織田的遣唐使,就說...是倭國藩主獻給大明的貢品。”

王汝賢領命而去。

楊帆站在湖邊,看著錦盒被親衛帶走,水面倒映著他若有所思的臉。

大友宗麟的人頭是個好籌碼,但瓷器的事更迫在眉睫。

回到祠內,張居正正在整理文書。

楊帆直接道。

“明日啟程去景德鎮。”

數日後的大清早,京城內閣門外已是一片喧鬧。

因嚴嵩官復原職,嚴家黨羽紛紛現身,六部不少人前來恭賀。

值房外候著的官員們排成了長龍,個個臉上堆著諂媚的笑容,手裡捧著精心準備的賀禮。

“嚴閣老復出,真是朝廷之福啊!”

“可不是,這半年來內閣少了嚴閣老坐鎮,總覺得少了主心骨。”

“聽說皇上親自下旨召回的,可見聖眷依舊啊!”

議論聲此起彼伏,幾個嚴黨骨幹更是趾高氣揚,彷彿自家主子回來,他們也能跟著水漲船高。

嚴嵩時隔半年再度端坐首輔值房,神色滿意地環視這間闊別已久的屋子。

陽光透過窗欞灑進來,照在他保養得宜的臉上,映出一層淡淡的油光。

他輕輕撫摸著黃花梨木案几,指尖劃過那些熟悉的紋路,嘴角微微上揚。

“來人。”

他輕喚一聲,聲音不大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個青衣小吏立刻躬身進來。

“閣老有何吩咐?”

“去請徐閣老過來一敘。”

嚴嵩端起茶盞,慢條斯理地吹了吹浮沫。

“就說本閣有事相商。”

小吏領命而去,嚴嵩的目光落在牆上那幅《江山萬里圖》上,眼中帶著陰鷙。

半年前被逼退的屈辱,他可是一刻都不曾忘記。

徐階正在自己的值房批閱奏章,聽聞嚴嵩召見,手中的筆微微一頓,墨汁在宣紙上暈開一小片黑漬。

他放下筆,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徐閣老,嚴閣老請您過去說話。”

小吏恭敬地站在門外。

“知道了,這就去。”

徐階整了整衣冠,心中已轉過千百個念頭。

嚴嵩記仇的性子他再清楚不過,此番復出,必定會找機會報復。

他暗自盤算著,若情況不妙,便以身體不適為由告假幾日避避風頭。

穿過長廊時,徐階的腳步不自覺地放慢了些。

六月的晨風帶著燥熱,吹得他後背微微發汗。遠遠看見嚴嵩值房外候著的官員們,他臉上已掛上了得體的笑容。

“徐閣老到!”

門外的侍衛高聲通報。

徐階含笑進入值房,向嚴嵩拱手行禮。

“恭喜嚴閣老官復原職,實乃朝廷之福,萬民之幸啊!”

嚴嵩笑著起身,竟親自上前扶住徐階的手臂。

“徐閣老客氣了,快請坐。”

他轉頭吩咐下人。

“上茶,要前日宮裡賞賜的龍井。”

徐階心中警鈴大作。

嚴嵩越是客氣,越說明其中有詐。

他不動聲色地坐下,雙手接過茶盞,輕輕抿了一口。

“好茶,不愧是御賜之物。”

“這半年辛苦徐閣老了。”

嚴嵩嘆了口氣,一臉誠懇。

“接連遇上幾件大事,徐閣老都能平穩處理,本閣一直很放心。”

徐階微微欠身。

“嚴閣老過譽了。下官不過是盡本分罷了。倒是嚴閣老素有威望,此番重回內閣,朝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大明有了您坐鎮,便有了鎮靜之氣。”

嚴嵩滿意地點點頭,忽然話鋒一轉。

“聽聞舟山戰事膠著,本閣離京日久,不知具體情況如何?近來眾人議論紛紛,不知究竟是何狀況?”

徐階心中一凜,面上卻不顯。

“回嚴閣老,事情與邸報所載一致,倭寇盤踞舟山,我軍正在圍剿,並無其他情況。”

嚴嵩沉吟片刻,抬眼直視徐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