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第580章 非議

“孩兒有事稟報。”

嚴嵩眼皮微抬,目光在高寒文身上停留片刻,淡淡道。

“說吧。”

嚴世蕃將方才議事廳內的討論簡要複述,說到牛信之計,嚴嵩的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待嚴世蕃說完,寢閣內一片寂靜,只有燭火偶爾發出輕微的噼啪聲。

嚴嵩始終不動聲色,彷彿早已知曉一切。

嚴世蕃輕咳一聲。

“父親,孩兒已讓眾人不要寫詩,也請父親......”

“混賬!”

嚴嵩突然瞪眼,嚇得嚴世蕃後退半步。老臣轉而看向高寒文。

“高大人,你覺得詩該不該寫?”

高寒文此前在書房因地位低微未敢發言,此刻被嚴嵩點名,不由得心跳加速。

他恭敬道。

“回閣老,詩可以寫,但要請皇上命題。”

嚴世蕃聞言,獨眼猛地睜大,隨即拍額自責。

“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父親,是孩兒愚鈍了!”

嚴嵩這才露出笑意,示意高寒文坐下。

“名不正則言不順。織田不過是個小小藩王,受他人指使才拿下九州。此次遣使雖以天皇名義,終究只是小霸。”

他緩緩道。

“春秋對霸主多有貶斥,寫詩需先明確命題。世蕃,你明日去內閣,問清楚詩的命題。”

嚴世蕃連連點頭,心中暗歎父親老謀深算。

嚴嵩卻突然長嘆一聲,目光射向兒子。

“你可知道,楊帆為何留著一半倭寇不打?”

嚴世蕃沉吟道。

“孩兒以為,楊帆是想掌握主動。誰不服他的變法,他就打成倭寇,隨時可打。此計太過狠毒。”

“糊塗!”

嚴嵩嗤笑一聲,臉色驟變。

“你讀書少,又沉迷酒色,雖有小聰明,關鍵時刻卻總是糊塗!”

他厲聲道。

“楊帆此舉有兩層意思。一是要羞辱鄭檢、莽應龍、索扎等人,包括我們嚴家,讓天下人看我們抬不起頭;二是要慢慢蒐集證據,坐實所有通倭者的罪名,邊打邊抓,以此昭示天下!”

老臣的聲音越發低沉。

“那島上三四千倭寇仍在走私,就是楊帆放的長線!你不想想如何破局,卻在這裡計較小事!”

這番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嚴世蕃頭上。

他面色慘白,獨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悔恨與恐懼。

不到一年時間,楊帆就將他逼入絕境,全因自己輕敵所致。

嚴世蕃今年五十有二,少年成名,隨父掌權二十載,何曾受過這等屈辱?

如今兩鬢斑白,若此局難破,等待他的只有身敗名裂。想到這裡,他喉頭哽咽,聲音顫抖。

“父親...孩兒...孩兒後悔......”

嚴嵩見狀,神色緩和,伸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高寒文在一旁看得真切,心中暗忖。

嚴家當初多次逼迫楊帆,甚至想將其五馬分屍,如今遭報復也是因果報應。

但他絲毫不敢流露,反而勸道。

“嚴大人不必過於自責。我們仍有可用之人,楊帆除張居正外支持者不多。渡過此關,仍有可為。嚴大人是下官等人的主心骨啊。”

嚴世蕃強忍哽咽,用力拍了拍高寒文的右臂。

“高大人,日後我若有想不到或說錯之處,你務必提醒。我們...不能再犯錯了。”

高寒文重重點頭,眼中帶著堅定。

嚴嵩看在眼裡,心中感慨萬千。

兒子聰明絕頂,卻因四十歲後沉迷酒色、飛揚跋扈,如今被強敵擊敗而傷心,這也是人間常態。即便是太子,也要歷經磨難方能成器。

裕王府內,檀香嫋嫋,徐階端坐在黃花梨圈椅上,指尖輕輕敲擊扶手,目光卻落在窗外那株盛放的梅樹上。

八月的梅花開得反常,就像這大明朝堂,處處透著不尋常的氣息。

“殿下,譚大人到了。”

管家在門外輕聲稟報。

裕王放下手中的茶盞,微微頷首。

“請進來。”

譚綸風塵僕僕地踏入廳內,官袍下襬還沾著江南的泥土。

他先向裕王行禮,又與徐階、李春芳互相見禮,這才落座。

“江南情形如何?”

裕王開門見山,眉頭緊鎖。

譚綸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摺。

“回殿下,楊帆在江南推行'計授'之法,已初見成效。但...”

他頓了頓。

“皇莊變法一事,確實引起藩王不滿。”

裕王猛地站起身,寬大的袖袍帶翻了茶盞,茶水在案几上洇開一片深色痕跡。”

他楊帆好大的膽子!這是要掘我朱家的根基!”

他來回踱步,錦靴踩在地磚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藩王受損,勳貴必然不安,屆時天下動盪,他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徐階不動聲色地擦了擦濺到手上的茶水,輕聲道。

“殿下息怒。楊大人此舉,想必也是奉了皇上的旨意。”

“皇上?”

裕王冷笑一聲。

“父皇年事已高,近來又沉迷修道,朝政多由嚴嵩把持。

楊帆這分明是借變法之名,行削藩之實!”

譚綸偷眼看向徐階,後者卻只是低頭品茶,彷彿對這番言論充耳不聞。

他心中暗歎,只得硬著頭皮道。

“殿下,楊帆圍住舟山卻不攻打,還允許通商走私,下官也不解其意。但江南百姓對此頗為擁護,倭寇之患確實減輕不少。”

“通商?走私?”

裕王停下腳步,眼中帶著銳利。

“他這是要斷我大明的海禁國策!縉紳們若見皇家守不住家業,豈不人人自危?即便投獻有問題,也該徐徐圖之,豈能如此操切!”

廳內一時寂靜,只聽得見窗外蟬鳴聒噪。

李春芳輕咳一聲,打破沉默。

“殿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眼下宮中傳來訊息,皇上命內閣商議皇極殿接待織田使者之禮,此事更為緊迫。”

裕王勉強壓下怒火。

“織田不過倭國一小霸,並非幕府將軍,若以國禮相待,必遭倭國各藩非議。”

徐階終於開口,聲音不疾不徐。

“皇上之意,是要我們既不得罪倭國幕府和各藩,又能宣示倭寇戰敗、鼓舞民氣。此事需尋個兩全其美的名目。”

裕王沉思片刻,目光轉向譚綸。

“你剛從江南迴來,對倭事瞭解最深,可有良策?”

譚綸眼中精光一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