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第101章 皇權不下鄉,吏轉官!

見朱標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朱元璋也鬆了口氣,然後看向朱辰道:“自上次你跟咱說了攤丁入畝之策後,咱就在朝會上讓山東先試行,然而這開始清丈田畝,便鬧出亂子來了。”

“是不是那些士紳蠱惑百姓,說攤丁入畝是朝廷為了增加賦稅,所以如今山東百姓都抵制清丈田地吧!”還沒等朱元璋說怎麼亂,朱辰當即就接上話來。

“額!你怎麼知道?”朱元璋頓時好奇問道。

“自古以來,他們不都是這個套路嗎?反正法不責眾,朝廷總不能把百姓都殺了吧!最後多少政策不都是因此無疾而終了。”

“哎!你說的是!”朱元璋嘆了口氣,然後說道:“咱清丈田地,施行攤丁入畝之政都是為了他們好,這些百姓怎麼不肯相信朝廷的話,反而相信這些士紳的蠱惑之言呢!”

“呵呵!這個問題,你應該問問自己?”朱辰卻是冷笑著說道。

“問我?”朱元璋手指著自己,有些不可思議。

“不然呢!”朱辰白了朱元璋一眼,然後說道:“朝廷出爾反爾的多了,百姓都被坑害怕了,自然不敢相信朝廷的話,而且朝廷的政令壓根觸及不到最基層的百姓,而那些底層百姓壓根沒錢出遠門,平日裡根本接觸不到官衙,即便能去縣城,大多數人也看不懂朝廷公文。”

“朝廷和基層百姓之間,其實是隔斷的,百姓們想了解朝廷的政令,都是透過士紳們的轉述傳達,對他們好的自然是如實說,對他們不好的肯定會曲解,最終藉助民亂,讓政令無疾而終。”

“哎!咱也知道此事,所以我才想問問你,是否有辦法能夠將政令傳遞到基層百姓耳中,讓他們不被士紳所蠱惑?”朱元璋說完,看向朱辰,這才是他主動找朱辰的緣由。

“其實這事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

“哦!怎麼說?”朱元璋好奇的問道。

“只要能打破士紳與百姓之間的壁壘,將朝廷的控制權延伸到基層鄉村中去,自然就能不讓百姓被那些鄉紳們所蠱惑。”

“你這說得倒是輕巧,自古以來,皇權不下鄉,士紳在鄉村耕耘多年,朝廷若是能夠將權力延伸到鄉村基層去,咱還用找你嗎?”朱元璋犯了難道。

士紳多是鄉間大戶,田產富足,常僱用本地鄉民代其種田耕地,只靠這一資源,他們便籠絡了大批佃戶,加之常年在鄉間主事,掌握了民間的話語權,百姓遇事都肯仰之仗之,常年累月的積累,士紳老爺們在民間已成權威,豈是那麼好撼動的?

“這事我自然知道,所以要想將朝廷權力延伸到鄉村必須借用巧力,不能蠻幹。”

“哦!如何個巧力法?”

“報紙!”

“報紙?”朱元璋有些不明所以。

“就是以報道一些新聞和時事評論,類似於軍報,朝廷的奏疏,不過一般的報紙,自然不會報道這些事關國家機密的東西,而是以民間的訊息為主,將朝廷的政令也可以刊登其中,當然,最好用白話文,這樣普通百姓才能看得懂,如此一來,朝廷就可以繞過士紳,將控制權延伸到基層中去。”

朱辰將關於報紙的前世今生,大概給朱元璋科普了一下,其實這玩意起源還可以追溯到漢朝出現的邸報,以朝廷為主導的類似報紙的公文,並不講求傳播性。

相比起戲曲,小說,報紙又是另外一種傳播訊息的方式,而且可以流傳更廣……

從報紙誕生開始,紙媒在資訊傳播方面的威力,遠遠超過靠寫禁書的文人,甚至可以說,那是降維打擊。

唯一比較為難的是,報紙的傳播,也受到交通的限制!

聽完朱辰的話,朱元璋頓時狂喜不已,作為一個政治屬性點滿的人,他很明白這個報紙對朝廷的好處,一旦功成,士紳文官們再也沒法裹挾民心,對抗朝廷的政令。

“父皇,這報紙的確能打破士紳對百姓民心的壟斷,但是百姓大多不識字,他們最終還是要靠那些識字的讀書人來解讀的,到時候他們依然可以藉此曲解政令。”這時候,朱標在一旁卻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百姓們大多不識字,即便是日常通用的白話文,也未必能看懂,遇見看不懂的書本,多半還要仰仗識字的讀書人替他們解讀,而掌握瞭解讀權,他們不又能肆意歪曲報紙內容了嘛!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光靠報紙是不可能打破士紳對百姓的輿論壟斷的,一旦朝廷印發了報紙,就讓各地衙門的文吏去鄉村基層向百姓宣讀,如此一來,就能防止政令被曲解。”顯然朱辰早就有了對策道。

朱元璋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道:“你怕是想得太好了,這些文吏只會撈錢,早就與當地計程車紳勾結在了一起,讓他們幫助朝廷宣揚政令,這根本不可能。”

他是從底層走上來的,自然知道那些胥吏是什麼樣子,讓他們撈錢還行,讓他們幫著朝廷宣揚政令,別做夢了。

“你可知道這些胥吏為啥一心只想著撈錢嗎?”朱辰並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反問道。

“還能為什麼,不就是貪嗎?”對此,朱元璋卻是嗤之以鼻,胥吏卑鄙,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呵呵!僅僅是因為貪嗎?”朱辰卻是冷笑著道。

“難道你有不同的見解?”朱元璋和朱標當即望向朱辰。

“一日為吏,終身為吏,這些胥吏的前途已經望到頭了,自然只能向錢看了。”

“先生的意思是讓我們給胥吏一份前途。”朱標頓時明白了過來。

“不錯,朝廷可以開放吏員轉升官籍的通道,允許他們靠著政績晉升官員,而像這次宣揚新政政令就可以當作政績。”

官身二字,在這個時代可不是依著簡單的稱謂,其代表著無上尊崇的地位,而吏員雖常與官員並列,統稱“官吏”,但其實二者天差地別。

吏員說白了,就是給官老爺打下手的,不過仗著官員的聲威,在民間稍有點地位,但實際上,稍稍懂行點的都瞧不上吏員的,而若是給吏員晉升為官的希望,想也知道他們會有多積極。

“可是朝廷百官,天下讀書人都不會同意的!”朱標卻是皺眉道。

官吏之間,看起來協作融洽,但那是建立在當下穩固的關係架構下的,一旦官員們得知,以往被他們視作下屬甚至奴僕的吏員,如今翻身和他們平起平坐,他們定不會同意。

而那些讀書人也同樣如此,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上了功名,卻發現那些自己平常看不起的胥吏也跟自己一個級別,他們會願意才怪。

“所以還需要最後一條計策。”

“什麼計策?”

“朝廷可增設鄉官,這樣就能打破了士紳對鄉村的壟斷,而吏員轉的官員也全都是鄉官,不佔科舉文官們的位置,而且這些鄉官,肯定不可能全是吏員,而這些多的官位,足以堵住文官和天下讀書人的嘴了。”

“好啊!真是妙計!如此太妙了。”朱元璋和朱標聞言,頓時大叫道。

辦報紙宣傳政令,吏轉官拉攏吏員,最後增設鄉官,三條計策,環環相扣,如此一來,就徹底解決了皇權不下鄉的局面,而且朝廷百官們也是沒辦法拒絕。

按照大明如今的鄉村規模,增設鄉官,至少要多幾千個官位,他們要是拒絕了,天下讀書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他們。

當即,父子倆就對著鄉官設定了起來。

……

數日後,早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