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今日打算將報紙,吏轉官和設定鄉官的事提出來,可還沒等他出言,就有一御史站了出來,彈劾道:“陛下,微臣彈劾齊王朱榑,其截斷青州驛路,肆意殺害青州官員,請陛下嚴懲齊王!”
“臣也要彈劾齊王朱榑,其在青州所作所為嚴重逾制,還請陛下嚴懲!”
“請陛下嚴懲齊王!”
……
隨即,又有數名御史站了出來彈劾朱榑。
之前他們那一長串彈劾朱榑的奏疏,朱元璋並沒有批閱,他們以為朱元璋想要包庇朱榑,因而很是憤慨,直接在早朝上進行彈劾。
見狀,朱元璋頓時面色一冷,這些天,他都在和朱標研討朱辰所提的建議,一時之間都忘了此事,沒想到這群御史居然在朝堂上當眾提出來,這不是赤裸裸的打他的臉嗎?
不過這事早晚也要宣佈,剛好可以藉此機會為後面的事做鋪墊。
當即朱元璋望著群臣說道:“卿等所言,咱都已知曉,齊王朱榑,性行乖戾,屢有劣跡,此番更身涉山東民亂,有礙新政,罪無可赦,著其削爵撤藩,打入宗人府圈禁。”
這話一出,那群站出來彈劾的御史頓時呆愣住了。
朱元璋留著他們的奏疏不發,不是想要包庇齊王嗎?怎麼突然下此狠手了,削爵撤藩,圈禁宗人府,對於一個皇子藩王來說,是徹底完了!
而其餘的群臣則是心中譁然,他們還想著借齊王之事,阻止新政,你朱元璋只要想保住朱榑,就必須要停止新政,卻沒想到他竟然如此絕情,為了新政,連兒子都不要了。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看來,陛下為了推行新政,已毫不留情,不少朝臣原本打算站出來,當下停下腳步,再不敢強出這頭。
接著朱元璋再次說道:“鄒縣孟家,身為聖人之後,卻不思效承先聖德行,反而攛掇民意,妄圖挑民亂,罪實當誅!”
既然你們如此不給自己面子,那也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這話一出,朝臣們當即就震驚了,陛下先滅掉了北孔,如今要是再滅掉孟家,那儒家的根可算是被徹底掘斷了。
“陛下!萬萬不可呀!孟家只是一時糊塗,還望陛下給孟家一條生路!”當即就有官員站出來說道,孟家可不比孔家有三脈,鄒縣孟家沒了,孟子就真的絕後了。
“是啊!若是陛下真是滅掉孟家,那孟聖就真的絕後了!”
“還請陛下饒恕孟家!”
…………
隨即,又有數名官員站出來,事關儒家的生死存亡,他們必須據實以爭。
望著這些官員那慷慨激昂的樣子,朱元璋內心冷笑不已,對他們的鄙夷更大了,不過他本身就沒想著滅掉孟家,如此自然借坡下驢。
“既然諸卿都為孟家求情,再念其並沒造成嚴重後果,且孟家千年來教化萬民,於國有功,咱決議法外開恩,免其死罪,改判其發配雲南,望孟家能將功贖罪,將其家學傳揚推廣,教化雲南百姓。”
聞言,朝臣們頓時鬆了口氣,雖然是流放雲南,但卻比滿門抄斬要好得多。
同樣也涉及新政,對自家兒子嚴懲,卻對孟家法外開恩,這可算是朱天子的一次退讓,有不少人再次想著是否要站出來上奏勸阻新政。
而就在這時,朱元璋終於說出了今日目的道:“此次山東爆發民亂,皆因當地鄉紳曲解朝廷政令,加之白蓮亂黨煽風點火,以致政令不通,百姓遭人矇蔽,為免再出現此事,咱決定新建邸報司一衙,專事印發報紙,向百姓宣講朝廷政令。”
朝臣們頓時懵逼,邸報他們倒是明白,可報紙是什麼東西?從來只聽邸報下傳各衙,也沒聽說要將之宣講給百姓聽啊……
邸報繁複詰屈,那些泥腿子能聽懂嗎?
眾人迷惑間,朱元璋已做了解釋:“此報紙不同於邸報,專為溝通百姓,故採用白話編纂,此後每每發行新報,各地官衙都需下派文吏,去鄉間村落宣讀此報,以達政令通達之效。”
聽到這裡,朝臣們終於弄懂了朱元璋的打算,想越過士紳,直接與百姓溝通,如此士紳再也沒法裹挾民意,與朝廷政令對抗。
可陛下這也想得太好了,讓文吏去宣揚政令,他們本就和士紳是一夥的,這不是白費工夫嗎?不少官員內心冷笑不已,都等著看朱元璋的笑話。
對於他們內心的想法,朱元璋並不知道,因為他下面這句話,徹底引起了整個奉天殿內,朝臣的轟動。
“此後,各衙文吏皆以宣讀政令為政績考核,一旦考核優異,其可晉升仕途,入朝為官!”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胥吏卑鄙,怎麼讓他們入朝為官!”
“此令只會敗壞朝綱,令官吏權責混亂,影響社稷穩固啊!”
“陛下,此舉有違綱紀禮制,實為不妥!”
“此令一出,怕天下吏員再不顧地方政務,全趨之若鶩宣講報紙。如此一來,豈不叫政令廢馳?”
“大明官制穩固,如今政通令和,妄作變更,恐於社稷有害!”
………………
眾臣接二連三的站出來反對,這比剛才彈劾朱榑時,聲勢更大。
十年寒窗苦讀,才考上了功名,當上了官,如今卻告訴他們,那些卑鄙的胥吏也能跟他們一個地位,這讓他們怎麼能夠接受,而且官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本來競爭就激烈,再來這群胥吏競爭,那豈不是更難了,絕對不能讓這條政令透過。
“咱都還沒說完,你們急著反對幹啥?”望著這如同菜市場的奉天殿,朱元璋直接呼喝道。
“額!”這下子,群臣都楞住了,難不成還有比這吏轉官更不好的事。
隨即朱元璋望著群臣道:“咱決議設立鄉官,以大鄉鄉令為從八品,中鄉鄉令為正九品,下鄉鄉令為從九品,大鄉和中鄉設主簿一名,比鄉令低一品,吏員只能轉任鄉官。”
聞言,眾臣都沉默了,按照朱元璋這說法,整個朝廷至少要多一萬多個官位,那些吏員顯然不可能都佔到,如此剩下的位置都是他們的了,鄉官雖小,但怎麼也是個官呀!
在場官員,不少人家中子弟、侄孫,都在待闕候補,就等著空出官職來填補上位,這鄉官一出,他們不就能順利入仕了?再說那群讀書人,大多嗷嗷等著當官,這多出的空缺,於他們不是天降的餡餅?
陛下顯然是想讓群臣做選擇,要麼全都同意,要麼一個都別要,可這是多出來的一萬多個官位呀!他們今日誰敢出言拒絕,明日就可能被天下士子追著罵,但剛才他們反對得那麼歡樂,如今豈不是要徹底打自己的臉了!
可朱元璋沒給他們反應時間,反而玩味的看著群臣道:“諸卿覺得如何?”
過了好一會兒,群臣才像吃了大便一樣,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的拱手說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