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第102章 黃河決堤

“咱也能當官了?”

“只是鄉官罷了!”

“鄉官也是官呀!陛下聖明啊!”

新政令的頒佈,惹得各地吏員一片歡騰。

在這個時代,誰不想當官,他們這些吏員是沒辦法,現在朝廷出了新的政策,他們能不激動嗎,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想著大幹一場,好晉升官身。

而要論哪個地方最熱鬧,自然要數山東,作為新政試點,山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能夠將政令傳達下去,讓百姓配合稅改,他們就能取得優異的政績,順利升官。

因此,自收到訊息後,山東的吏員好似打了雞血,每日天不亮就往鄉下跑,到處宣講著朝廷的政令。

這日晌午,沂水縣城外的顧家崖村村口,便有小吏在宣講政令。

鄉下地方生活清苦,無甚消遣,難得有人過來誦讀書報,特別講述的還是最近盛傳的清丈田地,攤丁入畝之事,自然吸引了大量村民。

對於朝廷丈量土地,村民們早有想法,他們原本從村中鄉紳口中得知“內情”,可與現在小吏的說法,卻是大相徑庭。

立馬就有村民好奇的詢問道:“官爺,照您這說法,朝廷要量咱們的地,不是給咱加稅?”

“當然不是,清丈田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施行攤丁入畝,將人丁稅攤入田畝之中,日後,田多的多交稅,田少的少交稅,無田的不交稅!”小吏當場解釋道。

“真的嗎?”百姓們頓時激動不已,連忙詢問道。

“當然是真的,而且根據你擁有的田地的多少,所交的稅率也是不同的,這就是所謂的階梯稅制。”小吏繼續解釋道。

“那官爺,我家要交的田稅是降了還是漲了?”一村民站了出來,問道。

“你家有多少田?”

村民猶豫了片刻,才答道:“俺家只有十多畝地。”

“朝廷新政規定,擁有田產不足二十畝者,按最低稅率交稅,也就是說,往後你家要繳的田稅,只有從前的一半哩!”小吏當即說道。

聞言,村民頓時一驚道:“只交一半?還有這好事?”

“此乃朝廷發的報紙,上面白紙黑字寫著的,你們但可找個識字的來看一看,看我有沒有撒謊!”小吏說著,將報紙遞了過去。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是一個白瘦後生走了出來,接過報紙,仔細看了看道:“趙二叔,沒錯,這上面是這麼寫的,按照這報紙上面所說,你家日後不但不用交人頭稅,連田稅也只有從前一半,攏共算起來,只合交以往三成的稅便夠了!”

“可是先前陳老爺說,這攤丁入畝是要加稅呀!”村民齜起大黃牙,還是有些不敢相通道。

小吏立馬說道:“陳老爺家地多,自然要漲稅,你家就那十來畝地,漲什麼稅?往後家裡田地越多,繳稅越重。像你們這些田產不多的,稅賦定是較以前降低了許多。”

“這麼說,陳老爺是騙了我們了?”村民還是有些懷疑。

“那是自然,當今陛下體恤百姓,特意制定了新的政令,那個陳老爺就是為了抵制新政,想要少交稅,才會欺騙你們的。”為了政績,為了當官,小吏直接說出了實情,至於得罪這些士紳,完全無所謂的。

“怪不得呢!前些日子,他才被朝廷抄家了!”

“我就說嘛!陳扒皮會那麼好心提醒我們?原來是想要騙我們呀!”

“陛下真是仁慈,如此體恤我等小民百姓!”

“陛下萬歲!”

……

鄉民終究是淳樸,而且朱元璋雖然在官員儒生中的名聲很差,但在百姓中的名聲卻是很好,此刻聽到小吏之言,更是激動的叫了出來。

“官爺,朝廷啥時候來量地啊?”

“對啊,儘早量了地,咱也能少交點稅不是!”

“對,快讓衙門來丈量咱家的地,咱家地少,一泡尿工夫就量清楚了!”

“先上我家量地!”

……

歡呼雀躍之間,百姓已經走上前來,對著小吏詢問道,原本對丈量土地避之不及,甚至抱起團來暴力反抗,現如今,他們倒是趨之若鶩起來。

看到眼前熱鬧場面,小吏高興壞了。

又拿下一個村子,他的功績再添一筆,照這速下去,要不了多久,他便能順利轉為官身了。

此刻,如他這般心花怒放的,在山東境內還有許多,幾乎每個府縣,都有無數小吏四下奔走,代朝廷宣傳政令。

在這些吏員的奔走下,山東各地百姓終於瞭解了朝廷政令,開始積極響應起來,至此,攤丁入畝的試點工作,順利步入正軌。

……

山東試點的新政推廣得如火如荼,而天氣也愈發炎熱,轉眼間已到八月。

盛夏暑熱,雖不比冬日那般生靈塗炭,但對百姓而言也算是場煎熬。

每年夏季,總有百姓頂不住酷暑,高熱而亡,又或是田間作物耐不住暴曬,影響收成,因此,年年到了這時候,朱元璋都會前往太廟求雨祈福,請求天降甘霖,消解暑熱。

今年,他倒省了這麻煩差事。

八月上旬,陝西、河南等地普降暴雨,大雨沖走盛夏暑熱,給中原百姓帶去清涼。

得知訊息,朱元璋高興不已,甚至在武英殿中放聲大笑。

可笑著笑著,這喜事卻又惹來災禍。

一直下到八月中旬,這場暴雨仍未停歇,大量降雨導致黃河水位保障暴漲,竟致開封附近河岸決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