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傳開,怕要為世人恥笑啊!”
官員中不乏儒壇宿老,本就以讀書人自居,在他們看來,朱元璋如此折辱士子,就是在打他們的臉。
激憤之下,這些人終於將任不住,嘆聲埋怨起來。
哄亂之下,朱元璋冷聲喝道:“怎麼,諸位有意見嗎?”
此言一出,眾人終才從埋怨聲中醒轉,扭頭看向臺上。
御座之上,朱元璋冷眼威視,面色決然冷厲,他眼裡帶著不容置喙的威嚴,彷彿在喝罵在場:“誰人膽敢反駁!”
被這樣冷厲目光威視,眾人心神一凜,嚇得趕忙低下了頭,再不敢埋怨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無一人敢站出來。
心中固然有太多不滿,可此刻出頭抱怨,那是要冒極大風險的。
再說當下情形,科舉還沒恢復呢,若真將皇帝逼急了,這科舉之事又黃了,豈不更糟?
比起當兩年刀筆小吏,當下沒有科舉的日子要更難熬些。
“哼!”
眼看殿內一片沉寂,朱元璋冷笑兩聲,繼續道:“然則當下科舉只重明經,不看其他學類,著實太過偏疏,如此選來的人才,對律令、經算等為官之道全然不通。
故此,咱欲仿效唐制,此後科舉,除開設明經科外,還將開設明算、明法、廣文等學科,進行分科取士,這樣方能選出各類人才,為我朝堂所用,不過因明算、明法、廣文等學科為新設,士子們不夠熟悉,故此次科舉定於洪武十八年,此後,三年一考,永為定例。”
這話一出,徹底惹起了軒然大波。
整個大殿鬨鬧起來,幾乎所有文臣都在扼腕叫屈,大表不滿。
如今滿朝上下儒生當道,而這分科取士,於儒家而言可算是天災大難。
先前去地方衙門錘鍊尚能忍受,畢竟熬兩年回來照樣當官,可這分科取士則不同了,官位都叫那些偏門生員佔了,我儒家士子不就涼了嗎?
儒家這麼多年維持獨尊地位,靠的就是科舉,現在這科舉重器要分給其他學科,豈不在掘儒家的根?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禮部尚書劉仲質率先站了出來,反對道。
禮部主掌文禮教化,科舉也在其範疇之內,這時候劉仲質這個尚書若不站出來,怕要被天下儒生罵死。
“有何不妥?”朱元璋冷冷的望著劉仲質問道。
“自古以來,儒學乃國之基石、社稷綱常,無論朝堂抑或民間,世人多受儒學燻教,方有當下朝堂穩定、人心思定。”
“若推行分科取士,怕會影響儒學推行,繼而影響綱理倫常,壞我國朝根本啊!”
畢竟是禮部尚書,劉仲質一張嘴就是綱理倫常,可算是站到了道德至高點。
你朱元璋若是還想維持天下穩定,就不能妄自動搖儒家地位。
這話一出,眾朝臣連連頷首,面露贊意。
顯然,在場朝臣幾乎都站到劉仲質這邊,反對分科取士。
聞言,朱元璋的臉色已有些不善,微微瞋目,他冷冷一哼,繼而瞪向劉仲質道:“照劉尚書說法,沒了這科舉,儒學就要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