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不被騎

第455章 奚人

“三叔客氣了,這大任舍汝其誰?”

高殷也曾猶豫過,但最後還是選擇了高浚。包容不了政變的六叔還有個道理,但自己親自救出的三叔七叔還要猜忌,也會影響臣下的判斷,覺得自己能護臣但不能用臣,能用臣而不能盡臣。

人心隔肚皮,高殷也不知道這兩人將來是否有反意,即便蒙受恩寵,也可能會被寵壞,最終反而因為一時的冷落而懷恨在心,高歸彥就是最好的例子。與其等待自己毫無防備的時候被背刺,不如現在就給他們一次表現的機會,這兩人做出的最大破壞,可能就是投奔南朝,但那是被逼急的情況下。他們的命是自己救的,如今自己剷除了威脅最大的高演,對他們也要有所表示,不然真就成了刻薄寡恩的君王。

若反,自己有著警戒,他們造反的難度不低;若不反,那麼作為高歡諸子中如今輩份最高的宗王,高浚足以讓一同前去的勳貴子弟服氣、不敢陽奉陰違。而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就有了功勳,高浚也就和淮南的漢人幫繫結在了一塊,不僅能發展他自己的班底和根基,也能保護新生的淮南漢人集團,同時作為橋樑,加強勳貴子弟和淮南漢人的交流,為將來的融合做鋪墊。

天下人要有天下人的器量。

高浚反覆推辭,高殷和他來回拉扯了三次,最後直接下詔書:“永安王聽詔:方今四海未靖,社稷需賢。朕以卿乃高祖之胤,夙懷忠亮,憂心於國,特拜驃騎大將軍、使持節、都督淮南二十九州諸軍事。望卿克紹先志,戮力王事,戡亂安民,以副朕心。國之重任,惟卿是寄,勿復固辭。”

此言一出,高浚再難推辭,只能下拜:“臣叩謝天恩!至尊不以臣愚駑,委以重任,敢不竭股肱之力,效死以報?”

高殷點點頭。

原先的驃騎大將軍是婁睿,不過現在婁氏是眾所周知的垮臺,其本人以外戚貴幸,在瀛洲刺史的本官職位上聚斂無厭,現在也到了清算的時候,被高殷下詔免官歸朝,如今以王爵在宅邸內自省,驃騎大將軍一職也就空了。

高浚自身的司州牧職位也就不能再繼續擔任,畢竟要率兵南征了,對於這個職位,高殷心裡也有想法。

如此一來,對王琳的支援決議就算是討論完了,今日就可以執行,次日在常朝上對百官進行說明即可。

而後是下一項議程。

“朕要在十一月的時候,出兵庫莫奚。”

這又是一項讓群臣震驚的提案。

“如今已是九月,寒霜漸厲,此時用兵,恐非萬全之策!且武備未繕,這倉促之間……”

群臣紛紛出言,也不全是反對,而是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如果能說服他們,也就不算獨斷專行。

恰好,高殷有著充足的信心,因為歷史上的高演就是在十一月的時候出兵庫莫奚的,說明齊國有著進軍的能力。他能做到,自己就不行麼?

“征討庫莫奚勢在必行。”高殷向他們說明:“庫莫奚國之先,東部宇文之別種也,天保三年,太祖親討於代郡,鷹揚奮武,將士用命,故大破之,繳獲雜畜數十萬,可如今又有重來之態。”

庫莫奚這個民族在後世聽起來很陌生,但實際上它可大有來頭,光是起源先祖的說法就有東胡、鮮卑別種、烏桓、匈奴別種以及宇文別種五種,或者乾脆就是在時間的不斷前進中與各族合併、糅雜而進化到現在。

這就不得不提到匈奴和宇文氏了。一個有趣的事情是,較後出現的北周,其史書《周書》反而比早早滅亡的東晉的《晉書》早出現十年,而《晉書》將宇文部落稱作“宇文鮮卑”,是因為《周書》記載宇文泰有個叫葛烏菟的祖先,“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所以晉書直接將宇文部劃為了鮮卑人,而後先看《晉書》再看《周書》,就很容易覺得宇文泰這一支是鮮卑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