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國大漢

第88章 朱棣:是時候讓老二回來了

除此之外,在學院之內佈置有食堂,最為基本的費用,一碗米飯兩個沒有葷腥的菜,三個銅板,想要吃得好,那就自己多花錢。

而且沒有限制自己回家吃以及從家中帶飯。

進入學院的費用,鄉學一年三十文錢,縣學一年五十文,府學一年一錢銀。

只有府學完成之後,可參與科舉,也可繼續透過升學考試進入國子監。

不過凡是想要進入國子監者,不可先行科舉,且只限於府學畢業三年之內。

也就是說府學之後想要進入國子監,只能在府學畢業三年內考試上去,且期間不能參與科舉。

國子監也就是大漢國的最高等學府,凡是進入國子監者,不需要透過科舉入仕,將由皇帝直接安排。

也可以理解為從國子監出來,相當於就是天子門生這個意思。

所以他大漢國的國子監,與大明的國子監,名字一樣,但區別,很大。

而且國子監杜絕任何入學方式,學生的多與少,全靠考試,所有的學院升學,都是這樣,必須透過考試進入。

朱高煦看著這些,心中一陣感慨,其實這套體系,在大明是沒有的,他說得也有些零碎與籠統,王玉能在他說的那些情況下整理得這麼詳細,朱高煦都能猜到王玉用了多少心血在這裡面。

至於這個學費,也是朱高煦特意要這樣安排的,按照這裡的發展,以及能夠入學的人,這個學費基本沒有什麼壓力,但又不至於完全沒有壓力。

而且因為全部按照考試升學,科舉考試入仕,後續對家中的負擔會有,但同樣沒有那麼大,這麼做,也是朱高煦想要讓所有人更加努力的奮鬥去做吧。

不然他定的太低,所有人都很容易做到,他不敢想象到時他的大漢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朱高煦全部看完,又思考許久,才看向陳治平。

“這裡面的內容,你應該都知道了吧?你有參與整理嗎?”

“稟王爺,臣慚愧,只是給王大人打打下手,臣也是在王大人整理出來後,才閱讀全篇。

王大人之才,臣不及。”

朱高煦聞言擺手笑了:“行了,本王不是讓你自謙的,你的能力本王還是知道的,不然怎麼會讓你來負責教育部。

既然這裡面整理的你都知道,那就按照這上面的進行實施吧。

記住,一定要嚴格把控,從上到下的把控,一定要監管嚴格,不能讓人鑽了漏洞,不然本王可會唯你試問!”

這些都是他負責說,王玉用了這麼多心血做出來的,朱高煦必須要執行下去。

陳治平聞言,神情當即嚴肅無比。

“請王爺放心,臣定然竭力做到。”

“竭力做到還不夠,必須要全力去做,相應的律法,過後本王會讓林睿進行完善,你可以和他多溝通。

除此之外,這裡面還需要增加一點,那就是每年最後一次測試時的年考,在各自年級取得前五名者,可免除次年學費,以及次年在學院食堂吃飯時,一天兩次,每次自動抵扣三文錢,持續時間也為一年。”

朱高煦目光銳利,他這麼做,就是因為他知道,學院可能還是會出現家中困難,但學生又非常用功努力的人。

這個政策,其實對貧困一些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好訊息,相當於考進年級前五,免學費,吃飯學院也包了。

對於家境富裕的人就沒有什麼用了,這也是他想出這個政策的初衷,真正需要的人能不能拿到,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與陳治平又商談了許久,才讓陳治平下去開始著手進行。

而在陳治平下去後,朱高煦還在思考著監督的手段,僅僅只靠教育部自身的監管,以及律法,還不夠,這樣並不能保證考試的公正,他必須要設立一個監管部門,如同都察院一般。

除此之外,他自己身邊,也需要設立一個類似於錦衣衛這般的監管才行,他自己也需要這麼一個機構。

而隨著學院的事情定下,風聲也逐漸開始向外傳播,當百姓逐漸得知學院的訊息後,紛紛爭相傳遞,每個人都在議論著,哪怕在幹著活,都在討論著。

所有百姓都沸騰了,在他們眼中,這是朱高煦給了他們所有真正普通人的機會,只要進入學院,一切都有盼頭了。

當討論到對大漢國的貢獻時,所有人暗中都鉚足了勁,不僅幹活更加有氣力了,所有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讓家中的適齡男丁去參軍,只要入軍,就是貢獻。

要是在軍中立下功勞,那這個貢獻更穩。

至於戰死怎麼辦,儘管心疼,但朱高煦不僅制定完整的撫卹制度,如今又有改命的機會,絕大部分人都還是想要搏一搏。

尤其是隨著婚姻嫁娶等制度也隨著傳遞,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出現那個想法,就是多生,家中人越多,機會越大。

在這樣的熱潮當中,每個人都幹得熱火朝天,就連幹活,都逐漸開始對比起來,那就是比別人要多做一些,自己不能丟臉。

事關每一個人的大事,每個人都不敢有絲毫大意。

哪怕是官吏,幹得也更加火熱,在這套制度下,進入學院,成為了重中之重。

而在王玉府中,這段時間,王玉時常嘆息,他想要出去,去看看外面,但卻是被朱高煦安排的護衛給攔了下來,王玉又只好無奈退了回去。

“夫君,王爺都說了,讓你好好休息,你就好好休息,等身子恢復了,再去幫王爺,不能辜負了王爺的心意。”

王玉的夫人端著一碗大補湯走來,勸說著靜不下心來的王玉。

王玉聞言,頓時無奈。

“你個婦道人家懂什麼國家大事,如今這裡正是用人之際,現在又是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哪裡能夠靜得下心來。

我本是一布衣,承蒙王爺看重,讓我入漢王府為幕僚,如今來到這裡,一切都得重頭開始。

王爺待我恩重如山,我現有一切,都是王爺賜予,現在王爺每日繁忙,諸多同僚都在為了讓大漢國強大在努力,我卻在府中坐著,這像什麼話啊。”

王玉既是著急,又無比的心煩意亂,自從休息兩天後,他就徹底坐不住了,奈何他沒有辦法啊。

就如同他說的,要是沒有朱高煦,他王玉說不定已經餓死了。

他本來就是一個布衣書生,幸運在朱高煦跟隨朱棣靖難時,看中了他,從最初跟隨朱高煦到逐漸被朱高煦重用,直到現在,朱高煦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麼重的恩情,王玉一直記在心中,他已經無以為報,唯有以命效之。

王玉夫人聞言,來到王玉身後為其按摩著。

“夫君,我雖是婦道人家,但也深知一點,王爺對你的看重,所有人都很清楚。

夫君想要報效王爺,這是應該的,確實該這樣。

但要報效王爺,更應該養好身子才是,不然拖著病身,如何能夠更好的幫到王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