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國大漢

第87章 教育之事,不可拖,也不能拖!王玉之名

朱高煦繼續幹飯,不再去想那些雜七雜八的,而一旁的韋清婉卻是一個人沉思了起來。

她以往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凡是涉及到國政的,她從來不會去打聽,更不會去多想,她一心撲在王宮的內廷事務,以及朱高煦讓她做的紡織閣上。

現在朱高煦突然問她,她必須要用心去想,想想太祖朱元璋身後有馬皇后,朱棣身後有徐皇后,韋清婉自知自己雖然不能與這兩位比肩,但她不想落後太多。

她也想要成為朱高煦的後盾,尤其是來到這裡後,韋清婉無比渴望她的夫君朱高煦能夠起勢。

她深知朱高煦承受了很多,更清楚大明之內,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朱高煦的笑話。

如今朱高煦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她不能有絲毫退縮,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與朱高煦共同面對。

身為朱高煦的女人,身為大漢國王后,身為大明漢王王妃,她必須要能夠做好這些。

沉思許久,韋清婉也漸漸有了想法,看著朱高煦還在吃飯,她也沒有說出來,而是繼續給朱高煦盛湯倒酒。

朱高煦看著韋清婉一臉甜蜜笑容的看著他,他知道,韋清婉心中已經有了考量。

當即開始加快乾飯的速度,他其實也很好奇韋清婉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他也想知道韋清婉能不能做到。

“婉妹,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來,我聽著。”

韋清婉聽著朱高煦突然而來的別緻‘婉妹’,心中滿是甜蜜與幸福,她要是沒有記錯,當初太祖稱呼馬皇后就是‘妹子’,朱棣對徐皇后,也是以‘錦妹’為稱呼。

如今朱高煦對稱她為‘婉妹’,儘管心中幸福甜蜜,但韋清婉又怕自己讓朱高煦失望。

儘管她也在研讀經書,以及一些治國之策,但此刻她心中一時開始有些患得患失起來,她很怕自己讓朱高煦失望。

朱高煦也是看出了韋清婉心中的一些想法,當即將韋清婉的小手握在自己手中。

“婉妹,不必有什麼顧慮,想到什麼說什麼就是了,更不要有擔心。”

“嗯,我知道了。”

韋清婉甜甜一笑,深吸一口氣口氣,調整好心緒,才緩緩開口。

“王爺,我覺得這三人之中,陳治平最優。”

朱高煦心中微微一驚,但什麼也沒有說,而是在等著韋清婉的理由。

“陳治平入朝,當初是王爺推薦上去,這份恩情一直都在,從離開大明到這裡的路上,我也與他聊過,在對王爺的忠心方面,我認為極好。

當然忠心方面,彭祥與張謙同樣不差,但在來的途中,兩人曾有嘆息,也曾消極過,儘管依舊對王爺很是忠心,但處事上,比起陳治平差了些許。

而陳治平也有缺點,這個缺點是其他人沒有的,那就是陳治平膽子很小,而且言辭有些不善,說話偏偏又比較直,導致他們這些人之中,陳治平與其他人的關係都要顯得淡一些。

但我認為,陳治平的這些缺點,正好就是他的優點。

因為負責教育之事,膽子就不能過大,不然難以按照王爺所說進行執行,有自己太多的想法,反而不太好。

而又因為教育重大,必須秉公而行,不可徇私,不得有任何情面可言,保持公正,這樣才能為王爺,為大漢國選取最為優秀的人才,不會出現濫竽充數。

恰恰因為陳治平說話直,與人的關係不深,再加上其人膽小,卻對交代的事情盡心盡責去完成,沒有抱怨,任勞任怨。

這三人之中,最為適合的,我認為就是陳治平了。”

“哈哈,婉妹說得好啊,本來我還挺猶豫,如今卻是不用了。

就聽婉妹的,以陳治平來負責大漢國內教育之事。”

韋清婉這番話,確實讓朱高煦有些驚訝,某些方面觀察得比他還要仔細,就像來的路途之中,張謙兩人有抱怨與遺憾,陳治平一直在默默的做事這些,是他疏漏的。

尤其是陳治平的缺點,在韋清婉口中成為優點,朱高煦內心一陣稱奇,這麼一種思考方式,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到的。

這次韋清婉可以說給了他很大的驚喜,他自己都沒有能夠想到,本來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韋清婉卻是真的給他想出了一個主意,而且分析得井井有條。

韋清婉聽後也是鬆了一口氣,這些已經是她能夠想到的極限了,起碼是她如今的極限。

她也沒有想到,最後還真的幫到了朱高煦,隨即就是一陣激動,要知道以往她可是沒有這個經驗的,如今第一次還算不錯,為朱高煦解決煩惱,怎麼能不讓她高興呢。

兩人又聊了幾句,韋清婉就下去了,畢竟這裡是處理政務的地方,韋清婉很識大體的沒有久待。

在韋清婉下去之後,朱高煦當即叫來陳治平,將教育部的事情說來後,陳治平也是心頭大驚,兩人商議了許久,朱高煦又將後面整理的一些細節交給陳治平,就讓陳治平去找王玉了。

與陳治平聊完,太陽已經落山,只有些許餘暉,但朱高煦依舊還在處理事務,畢竟黃濡、陳景容等人還等著他的接見。

朱高煦直接將這些人都集中起來,總體見了一面,安撫之後,黃濡留在這裡協助王玉與許柴佬,陳景容調去平州,許載良調去了臨城,海城與定城各自也是安排了人過去。

每個地方,朱高煦都至少分配了兩人,而這些人在去之前,都要先在漢州熟悉這裡的發展模式,只有熟悉之後,才能就任。

至於這些人心中有沒有什麼想法,走了這一路,基本也都沒有想法了,畢竟自己的家室都在這裡,一路上吃了這麼些苦,朱高煦對比起大明,又這麼的禮賢下士。

而哪怕有儒家思想作祟,朱高煦這裡也是大明的廣南行省呢,這些人在經過朱高煦的寬慰後紛紛重新開始調整。

在大明的仕途已經結束,如今他們要開始在大漢國的仕途,這裡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五日時間轉眼而逝,朱高煦無奈的看著下方的許柴佬。

“你說王玉還沒有出來?這幾天愣是沒有在外面露面?”

朱高煦此刻是真的無奈了,他沒有想到給王玉說了教育部的事情後,王玉就這樣把自己關在府裡,一心專研這件事啊。

看著許柴佬點頭確認,朱高煦都開始有些擔心起來了,他是真怕王玉出現什麼問題,他很清楚王玉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雖然王玉的權力也非常的大,但真就沒有一個人酸,只有敬佩,因為王玉乾的事是真的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