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聽著眾人的話語,沉思許久,最終下定決心。
“那便你們所言,立即進行佈置,各路大軍立即開始調集。
想要直接拿下漢京,是有難度的,漢王不可能不會留下大軍守備。
而在東南亞,大漢也有眾多技術分佈在那裡,前期以東南亞為核心,先解決大漢的原本倭國與琉球國之地,以及東南亞,再對漢京進行圍攻。
三大營也即刻出動,前往廣西。
你們調集好糧草物資,一定要快,時間緊急,不可讓大漢有所準備。
然後讓李裪那裡即刻出兵,楊溥先留在朝鮮,主持朝鮮大局!”
朱瞻基整合了一部分人的意見,直接開始部署與安排。
這一次會議,足足商議了數個時辰。
待楊士奇等人下去後,大明的戰爭機器,當即開始運轉。
數日時間過去,儘管大明朝廷沒有傳出任何風聲,但突然不一樣,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大戰爆發前的氣氛。
實在是大明永樂一朝時,經歷的大戰太多了,所有人對大戰前的徵兆,太過於熟悉了。
皇宮內,當今大明太后張氏,來到朱瞻基殿內。
“娘,你怎麼來了?”
“呵呵,我不能來了嗎?你將後宮與內府事務交給孫氏,讓我誦經祈福,美其名曰讓人陪我遊玩,放鬆心情,你可真是一個孝子呢。
當初,我們怎麼就沒有發現,你是這樣的一個白眼狼啊。”
張氏看著朱瞻基,心頭很是氣憤,更是怒其不爭與失望。
她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怎麼養了這麼一頭養不熟的白眼狼,這麼一個不忠不孝之人。
當初明明都很好,但自從朱瞻基登基後,漸漸的就開始變了,開始變得不同了。
她不是念權的人,其實她早就不想管那些事,她早就想自己靜靜的待著了。
可孫若微在她眼中,根本不足以挑起重任。
她曾無數次後悔,當初怎麼會同意讓孫若微成為朱瞻基的正妻,竟然讓孫若微成了大明的皇后。
想大明開國以來,先有馬皇后,再有徐皇后,都是賢后,她也一直以此為目標。
她雖自知比不過那兩位,但她自認自己也不差,也一直在向著那個方向努力。
但在孫若微身上,她什麼也沒有看到,只看到了爭權奪利,只看到自私,絲毫不管顧國家大事,只在乎關乎自己的事情。
這樣的人,怎麼能做好大明的皇后?這樣的人,她又怎麼願意將這些大權交給孫若微?
可她是真沒有想到,朱瞻基竟然幫著孫若微拿去那些權力,更是以幫她解乏,幫她分擔為由,讓她不再管任何事。
張氏心頭滿是淒涼。
朱棣與朱高熾早早走了,當初朱高熾還讓她看著點朱瞻基,但如今的朱瞻基,誰又能看得住?
除了朱高煦,這個大明,沒有人能夠看得住朱瞻基了。
可朱高煦又在大漢,又帶著大軍去歐洲了,朱瞻基的那些動作,她也知道了。
朱瞻基想做什麼,別人猜不出來,她還能猜不到?看不出?
“你暗中是不是在調集大軍?你是不是想趁著你二叔征伐歐洲,為大明開疆擴土之際,出兵你二叔的藩地大漢?”
她來找朱瞻基,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
至於那些權力,被拿了就拿了吧,她也不在乎了。
她終究只是一個太后,朱瞻基又在幫著孫若微,她也不想一家人過得烏煙瘴氣。
但出兵大漢的事情,她必須要提醒朱瞻基。
原本朱瞻基還有些愧疚,張氏的那些話讓他感到鑽心的疼。
但最後說起朱高煦,朱瞻基直接忍不了了。
“娘,這些事情,你就不要管了。
如今我已經長大了,我是大明的皇帝,我能夠做好這些事情!”
“呵呵,好一個大明的皇帝啊,太祖皇帝立國大明以來,有哪個大明皇帝整天沉迷享樂、鬥蛐蛐?
這些我不想再說了,可我要告訴你。
那是你二叔,他如今在為大明,在為漢人開疆擴土,你如今卻是要對你二叔出兵,你這是小人行徑,更是不忠不孝!
你爺爺當初教導過你吧,你想要解決與你二叔之間的矛盾,那就好好去解決。
你二叔到如今並沒有對大明做出任何事,你卻是趁著他開疆擴土之際出兵,後人該怎麼看你?又該怎麼看待大明宣德一朝?
收手吧,不要再執迷不悟了。
你二叔已經在前面給大明走出了一條路,你要做的是追趕上去。
當你將大明發展比大漢更加強大,那時你二叔的藩地,自然就會是大明真正的疆土,自然會被你實際掌控,這才是你應該去做的。”
說到最後,張氏的語氣都帶有一些祈求。
她是真的希望朱瞻基能夠回頭是岸,能夠回心轉意。
然而朱瞻基聽著這些,卻是越加的不耐煩。
那一句大明哪有他這樣的皇帝,更是深深的刺痛著他。
他其實也自知,不如朱元璋,不如朱棣,但張氏這句話,是不是把朱允炆也包含在內了?他連朱允炆都不如?
朱瞻基心頭滿是怒氣,但殘留的理智讓他清楚,張氏到底是他親母。
“娘,這些事,你不要再管了,你好好調養身子吧。
當初你也格外勞累,現在好好休息。
我身為大明皇帝,會將這些事處理好的。”
“爺爺當初說過一句話,我很認同。
我所做一切,皆是為了大明,是非功過,自由後人評說。
但我,無愧於大明!”
朱瞻基深深的看了一眼張氏,隨即轉身離開。
張氏越是勸阻他,他越是想要去做。
甚至心中還有埋怨朱棣與朱高熾,若非當初他們縱容朱高煦,他又哪裡會面臨今日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