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眾人投來的熱切而貪婪的目光,高凡微微一笑,對著朱健說道:
“朱主任,你剛才說,只要給你們研究室投入十來萬的資金,你就能夠建起一家廠子,專門生產溼潤劑,年利潤不會少於50萬。我想問一下,朱主任如何證明這一點?”
“如何證明?”朱健被高凡問了個措手不及,他想了想,說道,“我們做過測算的,使用我們研製的溼潤劑,能夠有效地降低礦山的粉塵濃度,除塵效率比使用清水要提高48%,鑿巖速度可以提高20%。
“由於減少了壓縮風機的開動時間,以及降低了通風成本,每噸礦石的綜合成本可以降低0.21至0.41元。我們的溼潤劑按生產成本計算,攤到每噸礦石上只有0.12元,我們增加一半的利潤,也就是每噸礦石再增加0.06元的溼潤劑支出,對於礦山來說依然是有利可圖的。
“按照每噸礦石收取0.06元的利潤計算,全中國包括煤礦、鐵礦、銅礦、錫礦、鎢礦在內的礦山,一年生產的礦石不少於10億噸,這就是多少錢來著?”
“6000萬。”
底下有人瞬間就計算出來了,盡顯理工科人才的心算能力。
“6000萬……”
朱健倒是被這個數字給嚇著了,他看了看那個報出數字的人,又偏著頭想了想,說道:
“我剛才的計算,可能有點問題……,我想起來了,我們做實驗的礦,是咱們澤山的幾個鎢礦,鎢礦的開採難度大,比較費水。如果換成別的礦,用水量可能不會這麼大。我覺得,按十分之一算,一年600萬左右,可能會比較合適。”
“老朱,你這個演算法也有問題。”另一個人道,“你說全國的礦山一年產10萬噸礦,這其中還包括了露天礦啊,人家可用不著風鑽。所以,你這個數字起碼還得再打一個對摺。”
“再打一個對摺,也有300萬吧。”朱健道。
他挺感激這位同事的補充,這讓他估計出來的數字又顯得更合理一些了。作為一名業內人士,他自然知道自己先前的演算法是有破綻的,最起碼,一年6000萬的利潤就是極其誇張的,即便是後來砍了一大刀,只算10%,得出來的600萬的數字也同樣讓他覺得不可信。
至於說一年300萬……
不會真有這麼多吧?
生產溼潤劑的裝置並不複雜,有個十幾萬足夠了。如果投入十幾萬,一年光利潤就是300萬,這可太美了。
高凡看著朱健那副想入非非的樣子,心中好笑。
讓這些一貫靠著國家撥款過日子的書生下海去做生意,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如此。
他們對於市場的規模沒有任何瞭解,只會簡單地拿幾個數相乘,得出一個結論,然後就以為自己發現了商機。
後世的網際網路上就經常有這種段子,說全國有14億人口,只要有1%的人買自己的貨,就有1400萬顧客。從每人身上賺1塊錢,就能夠賺到1400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