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獻武英明雄略,拯溺河北,後文襄承構,世業逾廣,國命已康。天保仗父兄餘烈,割據河北,定位建齊,雖非易事,亦不出孫仲謀之器,而兇暴過之。”
王晞的不滿僅僅針對於高洋,所以對高洋與高殷極力貶低,才顯得自己的行為具有正當性。
然而雖然他說的沒錯,高洋確實殘暴,但也是有才能的君主,建立並統治齊國九年,並不能只用一句“孫仲謀之器”就能簡單概括。
讓孫權自己去打,他一輩子出不了合肥,而高洋前期屬實是英雄天子,打出了威名打穩了皇位,甚至可以說,僅看眼下表現出來的戰績,高洋的軍事才能還在高歡高澄之上。
“況文襄殉難,難免沒有……”
“噤聲!”
王昕瞪了王晞一眼,這傢伙真是膽大包天了,連這種國案謠言都要傳播。
高洋的兄長高澄才是高歡的繼承人,可惜他在與楊愔、陳元康、崔季舒等人謀劃篡魏時遭到廚奴蘭京與六名同黨刺殺,高澄橫死當場。
這之後魏帝以為能奪回權柄,然而高洋及時出手,親自指揮衛隊搜捕刺客平定叛亂,同時親理朝政,大小軍務,井然有序,混亂的政局得到控制,也壓制住了其他人,主要是魏帝的異心。
據說高澄被刺的起因是他對待廚子蘭京不好,然後被蘭京所殺,但誰真信了誰就是傻蛋。
蘭京固然厭惡高澄,但他能帶上六名同黨一同刺殺,背後無人是不可能的,而當時的高洋明顯不具備那麼大的能量。彼時高洋才23歲,絲毫看不出半點英雄天子的影子。
何況用腦袋想一想邏輯就知道,若真是出自高洋謀劃,他此前可是毫無威望的,刺殺兄長之後,高氏岌岌可危,他就不怕彭樂斛律金段韶等人生出異心,要把他們高氏擠下臺來?
他成功了,就取代兄長成為新天子,而不謀劃,也能做個富貴王公,未必不有實權,也許今日他們討論的,就會是太子高孝琬好還是太原王高洋更好。
可一旦失敗,高家就不復存在,他自己更是死無葬身之地,因此除非是高洋真的開了天眼,有神靈庇佑,才敢謀劃刺殺高澄一事,否則就太匪夷所思了。
又或者,他的野心龐大到想要成為皇帝,鋌而走險刺殺長兄,並在事前就知道自己能壓服眾將,這國還真給他竊取到了。
總而言之,高洋刺殺高澄幾乎是不可能的,真是如此蹊蹺,那婁太后也不會放棄追查,那……至尊和太后的關係……
王昕嘆氣,謠言恐怖之處,就在於捕風捉影,而且往往切中當事人利益之所在,即便本人不打算謀反,可是一旦被扣上了帽子,從能幹變成了想幹,那有多少嘴都說不清了。
“沙彌,以後這種話少說,日後惹禍,悔之晚矣。”
王晞小字沙彌,性格上有些偏執,嘴上連連答應,卻不往心中去,對此王昕也只能是搖頭嘆息,他大概明白了諸葛瑾指著諸葛恪,說他“不會使家族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禍”的感覺了。
“兄長為祠部尚書,侍奉天保日久,感覺可乎?沙彌說句難聽的,天保作孽,不知道多少人要算在太子頭上,憑他一人,如何應對這批虎狼?”
說話之間王晞頗為自得,眼下最強也最有機會的虎狼,就是他輔佐的高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