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為一代雄主,縱然瘋癲昏暴,也必留有後招,至少在他死前,不要做異樣的打算。”
王昕是個實在人,這也是自家,就好好跟弟弟分析眼前的局勢:“拘押上黨永安二王只是個開始,其身況愈下,要剷除之人便愈多,你等若是為他所察,莫說我們王氏,就連常山王、長廣王,甚至是太后,都難免被牽連。”
王晞沒說話,撫摸身上的傷疤。他曾被髮配到制甲的作坊為奴三年,在那受盡了折磨,即便沒有兄長王昕被殺之事,他也要向高洋復仇。
如果能在高洋死前逼宮,讓他親眼看見自己殺人無數、想要守護的皇位被弟弟奪走,那將是王晞最快意的報復,也是他藉著高演爬上齊國高層的機會,當初東晉有個王與馬共天下,而今的齊國未必不行。
他可是秦相王猛的子孫,像祖先一樣官拜丞相,輔佐君王,實在是巨大的誘惑力。
舉國聽之,間者必死,雖名君臣,實為腑肺,己才盡用,追從前聖,可是王晞的夙願!
高演就是他選中的苻堅,苻堅曾發動政變廢黜當時的秦主苻生,就連政變奪權這回事,都像是上天給他準備的劇本。
屆時,與高演君臣一道謀畫天地,西征伐周,再轉道消滅不如東晉的陳國,一統天下,他就會成為與姜尚、張良齊名的謀聖,名垂青史、千古楷模!
太子高殷,只是這個宏偉夢想中的不協調音,只需輕輕撥開,就構不成阻礙。
“不要小瞧太子。”
王昕打斷弟弟的幻想:“我觀他近日行事,與以往大相徑庭,寫三國、開文館、攬兵馬、收二王,文襄庶子也被他捏在手中,羽翼漸豐。城中忽起謠言,內容直指長廣王,你想想,何人敢針對他?”
王晞聽得心頭沉重,王昕撥弄爐中之火,火勢忽漲三寸,燃起詭謐的氛圍:“你再想想,如果沒有天子默許,怎會流傳甚廣?”
“所以你貿然闖進這籠網陣、是非場,豈不是自尋死路?”
不知是不是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此刻的王昕言辭犀利,分析鞭辟入裡,給弟弟狠狠澆了一頭精神冷水。
“這裡面最讓我驚訝的,不是救我,也不是救二王,而是這本《三國演義》。”
在高殷寫的三國演義中,刻意將宗教的劇情做了劃分,凡造反、動亂相關的劇情都給了道教,一方面是彼時佛教還沒傳播開來,這些劇情歷史上確實屬於道士,而是齊國已經沒有道士了,宣傳他們作甚,於是為了討好佛教,高殷將那些偏好的宗教人士寫成了僧侶。
同時,為了吸人眼球,高殷還在其中加入了輪迴轉世的設定,如孫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之轉世,曹操則是王莽託生,因王莽殺子,所以天道故意讓他投生為閹人之後。
至於劉備,那自然是毫無爭議的漢高祖劉邦……之子劉盈的轉世了,因被母后所控、鬱鬱而終,所以皇天讓他到四百年後匡扶漢室,接續漢統,又派遣韓信彭越英布的轉世守護劉備,也就是關羽張飛和趙雲。
而呂雉轉生為呂布,與劉備在小沛釐清前世未完的孽緣,呂布奪取劉備的徐州,正是劉盈償還呂雉的恩德。
這種靈魂嫁接的設定在南北朝還是比較新奇的,且此時同為三國,所以《三國演義》出世不久,就已經在民間獲得追捧,王昕等文士都能感覺到,太子在書中,字裡行間內,極盡所能地將劉備和高歡高洋聯絡在了一起。
比如劉盈轉世這個設定,在呂后那邊,劉盈是嫡長子,但從劉邦這邊算,實際上劉邦的次子,暗和了高洋是高歡次子,又是此時婁太后實際上的嫡長子的關係。
這是一種隱晦的寫作手法,將要突出的人物特質拆分成兩至三個角色,“曹操”承接了河北根基與多謀善斷的屬性,而“劉備”要弘揚的是其匡扶漢室的大義和魅力,“孫權”體現的又是他承接父兄基業的屬性。
在看客的腦海中留下這些特點之後,將目光移回現實,把這些屬性重新組合,就會發現兩個嚴絲合縫密不透風的對照人物,太祖高歡與齊主高洋。
接著再使用同樣的手法,將涼州人物寫得儘可能卑劣,譬如董卓是遠超梁冀霍光的亂臣賊子,出身隴西大族,與諸豪帥結交,平黃巾時曾與劉備相遇,劉備欲殺之,為人勸阻而止,恰好對應現實中高歡曾與宇文泰打過照面,後高歡想留下宇文泰,宇文泰僥倖逃脫的舊事。
之後董卓入主洛陽,挾持天子,曹劉孫則在關東聯軍一同抵抗董卓軍,董卓不敵,燒洛陽退守長安,指東西魏相爭,西魏勢弱。
而後廢少帝立獻帝,對應孝武帝元修西奔宇文泰,宇文泰卻將其毒死,立元寶炬為帝之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