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便雄心萬丈,即便能夠從朱高煦那裡得到的攤丁入畝訊息看到這個政策對朝廷的好處,但終究相當於變法,朱棣還是非常的慎重。
這個攤丁入畝,與一條鞭法有很大的區別,而朱棣說的攤丁入畝,與朱高煦所實行的攤丁入畝,也有很大的區別。
不動藩王,這是朱棣沒有辦法的事情,作為靖難上位的他,最顧忌各地藩王再來一次。
而且他也需要這些藩王來體現他的寬容,當初他為什麼靖難,還不是被逼得沒路走了,才選擇靖難。
如今他成功了,要是他又反過去逼那些藩王,他的名聲就真的毀了,真的不得民心了,下去之後也徹底沒臉去見朱元璋了。
正是因為他知道藩王的威脅,現在他本來就在溫水煮青蛙,逐步實施削弱各地藩王的實權,王府兵馬他都在逐漸削弱,這個關口,他是絕對不能對藩王下手的。
而至於官紳,牽涉到的體量同樣也太大了,朱棣只是想要變法讓大明變得更好,而不是讓大明在短時間陷入動盪之中。
可以對部分官紳動手,這就是朱棣丟擲去的橄欖枝了,也是朝廷分化打壓另外所謂一部分官紳的理由。
反正他也沒有下死手,也給了臺階,別人不要,就不要怪他無情,這樣也不會導致天下不穩。
至於這裡面的操作空間,就看實行的人怎麼佈置了,拉一批,打一批,滅一批,這才是朱棣想要的。
拉攏聽話的,打壓中立的,毀滅不聽話的,這才是對朝廷最為有利的。
而更為重要的是,現在雖然不動,但只要讓攤丁入畝落實,起碼可以有效遏制這些人繼續的擴大,雖然不能完全做到,但至少可以做到遏制一部分。
同時也讓朝廷有了可以動手的理由,到時想要對付誰,這個理由一出,誰能擋?
到時除滅之後,再將這些用於新政實行,不就逐漸可以完善攤丁入畝了嗎?
如今的大明,朱棣清楚不支援他大刀闊斧,也不支援他將刀砍向這些人,但現在只要將基礎打下,後面逐步改變,他相信,大明的攤丁入畝,最終會完全落到實處,所有人都將會執行新政。
現在讓姚廣孝在順天府實行,就是因為順天府已經被他經營了多年,阻力也是最小,且現在又不會影響到那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反對只是部分,他壓得住。
順天府先實行,他正好可以實際看一看這個攤丁入畝,是不是如同他想的那樣。
如果不是,那就解除,且訊息也不會透露而出。
如果確實是,可以達到他預想的效果,那就可以真的考慮天下推行了。
南方最為複雜,朱棣同樣清楚,然而他本就已經決定了遷都,北平也已經開始重建,人口已經在逐漸遷移,運河、皇宮等各方面都已經開始有了動作。
那他就必須要在遷都之前,將南方實行攤丁入畝。
一旦遷都,在南方實行攤丁入畝的阻力將會更大,這點,朱棣非常的清楚。
朱棣如今做的,都是在想辦法減少推行攤丁入畝的阻力,只為先打基礎,但前提就是得讓他看見,攤丁入畝值得他這麼做,不然一切皆是徒勞。
而為什麼他一定要讓姚廣孝來做,這是因為姚廣孝是他的絕對心腹,並且地位超然。
作為當初他靖難一起的策劃者,姚廣孝在大明的份量太大了,而且姚廣孝的出現,也更能代表他的這個大明皇帝的意志。
更為重要的是,姚廣孝在這方面不會有私心,更沒有任何朋黨,且智慧高深,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來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危機,同時也有足夠的威望。
推行攤丁入畝的人選,如今除了姚廣孝,朱棣也找不到其他人了。
哪怕是朱高熾,也不行,而且他也不想讓朱高熾牽頭,因為這是一個得罪人的事情。
一個太子,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朱高熾必須要一直展現自己的仁德,這個仁德,不是真的仁德,而是要讓天下人看見的仁德。
姚廣孝此刻看著朱棣,神情無比敬佩,他果然猜得沒錯,朱棣真的變了。
他是真沒有想到,朱棣說的這個攤丁入畝,與他了解大漢的攤丁入畝,雖然字一樣,但意義卻是完全不一樣。
朱棣說這些的苦心,他也能夠明白,這是朱棣在給他創造機會。
姚廣孝都不禁有些心潮澎湃,若是在順天府的推行達到了預期效果,一旦在天下推行開來,這將會是一個名留青史,功在千秋的大業。
成功了,他就是僅次於朱棣的大功臣,受後人敬仰,姚廣孝之名將徹底流芳百世。
至於為什麼他是推行人,還要次於朱棣,因為這麼大的功績,第一受益人必須得是朱棣,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而要是不成功,姚廣孝同樣能夠想到他的結局,那就是朱棣為了平息天下民怨,只能殺他來平息眾怒。
雖然有些殘酷了,但這就是現實,也是變法的人所要面臨的。
朱棣是皇帝,不能有錯,只要不成功,就是他姚廣孝蠱惑朱棣實行的,只能動他。
哪怕他曾經是靖難的策劃者,哪怕他與朱棣的關係非同一般,只要不成功,都無法改變他的結局。
但姚廣孝並沒有有絲毫想法,反而高興,因為這才是皇帝,冷酷無情之中,又有人情味,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皇帝。
改變了朱棣,不也是一大美談嗎?
更何況他也沒有想過失敗,唯一讓他都有些忐忑的,那就是順天府的試行,能不能達到預期,這將會是關鍵。
成功後所得到的,沒有人能夠拒絕,哪怕是他姚廣孝,也難以拒絕。
以往隱居在雞鳴寺,那是不得已的激流勇退,因為他還不想死,起碼不想死得沒有意義。
現在,姚廣孝似乎又看見了生命的意義,原本他擔心會引起動盪,但如今按照朱棣所說的,這個動盪,已經是非常小了,他內心,也可以接受。
姚廣孝看向朱棣的眼神,從敬佩逐漸到炙熱,此刻全然沒有了之前的淡然,更沒有了彷彿所有都與他無關的神情。
“皇上,要不臣即刻動身前往順天府,早日開始執行?
核查田畝與戶籍,這些都需要時間與人手,早日進行,也可早一日看到成果。”
朱棣看著姚廣孝已經開始迫不及待,頓時笑了。
“哈哈,太師,這可不像你的作風啊,你可是一直看淡名利的啊。
而且我們打的賭還沒有出結果,太師不等一等嗎?”
姚廣孝看著朱棣繼續打趣自己,一陣頭疼,他之前怎麼沒有發現朱棣還有這麼調皮的一面呢?
這麼大的事情不關心,就關心這些枝節旁末的做什麼?
而且這些事,心裡面明白就是了,非得要他說出來認錯才行是吧?信不信他直接撂挑子不幹了,繼續當他的僧人去?
朱棣看著姚廣孝臉皮微微顫動的樣子,又是幾聲大笑才停下。
“太師,先別急,你先好好想想該怎麼實行,以及具體推行哪些,要研究透徹。
如果老二回來了,我贏了,你也正好向老二問一問,畢竟他才是制定出攤丁入畝的人,到時你再啟程前往順天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