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一怔,還要問朱高煦?這是真問還是假問?還是朱棣有其他目的?
攤丁入畝的事情,之前在雞鳴寺時,朱棣就已經給他看過了,在東宮教導朱瞻基這段時間,他也研究過,如今還要讓他問朱高煦,姚廣孝的第一反應就是朱棣有其他意思在裡面。
朱棣看著姚廣孝眉頭緊皺,心中暗歎,果然經歷過太多事的人,哪怕是他很平常的一句話,都會引起別人的深思。
“太師無需多想,問漢王,只是為了更加全面的瞭解攤丁入畝,別無他意。”
“是,皇上,臣一定向漢王討教清楚。
不過皇上,漢王到時會將此訊息外傳嗎?若是漢王外傳,恐前功盡棄。”
姚廣孝很快反應過來,不再去想這件事,而是不得不問出他心中的擔憂。
這話他不得不問,因為在外人眼中,他就是妥妥的太子黨,因為他與朱高熾走得很近。
雖然這個近其實也不近,只是相對朱高煦、朱高燧與朱高熾比起來而言,他更加看好朱高熾,曾經朱棣問他立誰為太子的人選時,他就支援立嫡立長。
如今他也在負責教導朱瞻基,無論心跡,只論行為而言,他就是太子黨。
朱高煦與朱高熾之間,差不多也是人盡皆知了,朝堂的人都清楚,他不問清楚,能行嗎?
到時候一旦壞事,朱高煦未必有事,但他肯定會有事。
朱棣深深的看了姚廣孝一眼,心中一嘆。
“那便不問漢王了,待漢王到來,賭約我勝出後,你便啟程趕往順天府吧。”
朱棣其實不相信朱高煦會壞這樣的事,而且後面朱高煦能不能回到大漢,還需要他的同意,又怎麼可能去作妖。
哪怕朱高煦回到大漢想要壞事,真當錦衣衛是吃白飯的嗎?而且一個在外的漢王,又有誰會信?
敢與朱高煦扯上關係,為朱高煦做事,這是真的當他不存在?
這些,朱棣沒有說,心中對姚廣孝也有一定的失望,但又很快消失。
既然姚廣孝想要保證,他只能給姚廣孝信心,讓姚廣孝放手去做。
為了讓姚廣孝不再歸隱,他可是用朱高煦的事情費了很大的心力才做到的,朱棣可不想將姚廣孝給逼回去了。
雖然他是大明皇帝,但對於姚廣孝,他若是明著太過逼迫,下面的人同樣會人心惶惶。
一個靖難的策劃者,與他的關係非常的好,靖難時立下極大的功勳,若是都晚年不保,其他人會怎麼想?
所以他只能用這些方法讓姚廣孝再度出山,也是姚廣孝也瞭解他,願意幫他,對姚廣孝,朱棣還是願意多給一些寬容的。
因為這個人,是真的沒有任何朋黨,他不介意樹立一個標杆,給其他人看。
兩人繼續聊著,方方面面,幾乎都有談論。
趙王府,朱高燧回到王府後,就一個人靜靜的思考著。
他在想著朱高煦來到京城後,該怎麼勸朱高煦留下來。
朱高煦會不會回來這個問題,其實他是真不確定,他只能按照朱高煦以往的性子推測,他相信朱高煦不會真的捨得不要這大明天下的。
因為朱高煦只要不回來,就再也別想和朱高熾爭了,他堅信朱高煦不會放下自己的野心。
這段時間朱高煦不在,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那種無力感,他一個人,是真的沒有絲毫與朱高熾抗衡的可能。
這次朱高煦若是回來,他必須要想辦法留下朱高煦,哪怕朱高煦如今沒有了勢力,但只要朱高煦這個漢王身份還在,就可以了。
正好鬥倒了朱高熾,朱高煦還沒有能力和他爭,現在的朱高煦,太適合做盟友了。
“多好的機會啊,可是該怎麼讓老二留下來呢?”
朱高燧很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只有留下朱高煦,他才有可能鬥倒朱高熾,而只要鬥倒朱高熾,如今的朱高煦沒有絲毫能力繼續和他爭,朱高燧是真的心頭火熱啊。
這是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機會那麼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朱高燧不斷思考著,想要想出一個法子來留下朱高煦。
東宮,朱高熾回來後,並沒有繼續處理國事,和朱高燧一樣,同樣在想著朱高煦的事情。
朱高熾就沒有像朱高燧那樣極端了,他也相信朱高煦會回來,但他相信的是朱高煦與徐妙雲之間的母子情。
他比朱高燧清楚太多了,這個家,真正對朱高煦好的人,只有徐妙雲。
小時候朱高煦頑劣,朱棣不喜,除了那幫武勳,其他人也看不慣,只有徐妙雲耐心教導朱高煦,朱高煦後面能夠有那些本事在身,離不開徐妙雲的教導。
哪怕是靖難之後,徐妙雲同樣對朱高煦很是愛護,準確來說,徐妙雲對他們三兄弟都愛護,但因為朱高煦脾性無常的原因,徐妙雲對朱高煦的關注會更多一些。
至於朱高煦會不會記著這些,朱高熾也相信,因為作為對手,他很清楚朱高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時朱棣問他時,他才無比的堅定,他相信朱高煦會回來。
若是其他人去世,朱高煦基本不會回來,但徐妙雲,他們的親孃,朱高煦一定會,這就是他對朱高煦的瞭解。
但現在問題來了啊,朱高煦一旦回來,他到時候到底要不要幫著點朱高煦。
若是不幫,他這個兄長未免顯得無情無義了,朱棣恐怕都會對他有想法,而朱高煦在外面,對他和朱高煦而言,是很好的方式。
但若是幫了,就會直接得罪朱棣,畢竟如今朱高煦的大漢還有十多萬軍呢,加上朱棣之前對朱高煦的防備,他幫朱高煦,這不是自己往坑裡跳?
朱高熾有些煩躁,因為這橫豎不是人的抉擇,是真的難。
朱高熾其實是真挺想朱高煦留下的,這不是因為兄弟情深,而是現在的朱高煦留在大明,已經不會對他造成任何威脅了。
即便朱高煦在大漢的那些可以調回來,但大軍是肯定不可能調回來的,朱棣也不會同意。
而那些人當初拋棄大明一切跟著朱高煦出去,然後又要返回大明,這些人絕對要炸鍋,直接和朱高煦離心離德。
那些人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跟著朱高煦出去奔一個前程,結果最終又回到大明,那些人不瘋才是怪事,他又有什麼擔憂的?
但他偏偏不能真的這樣做啊,不然朱棣絕對會對他有大想法。
如今他什麼都不怕,朱高煦留下也不會對他造成威脅,朱高燧更是比朱高煦都遠遠不如,唯一讓他擔憂的,就是朱棣的態度。
朱高熾很愁,愁苦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