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給朱武準備補物與叫太醫,而是她知道,朱高煦接下來要找人商議,她只能先下去。
也如韋婉芸所想,朱高煦當即讓人去叫來李定榮。
這件事過於重大,更是直接關乎大漢,他不得不慎重。
徐妙雲對他確實有大恩,但恩情是恩情,他也必須要考慮現實。
很快,李定榮匆匆走來,剛要行禮,直接被朱高煦拉住,拉到一旁坐下。
“王爺,可發生了什麼事?”
朱高煦的神情,他看得出來,肯定是發生大事了,李定榮還在想著近期大漢有沒有出現什麼異常。
朱高煦並沒有意外,當即道:“本王母后,大明皇后,崩了。”
李定榮瞳孔一縮,同樣滿臉的不可置信,但不過片刻,來不及感傷的李定榮,神情無比的凝重。
隨著朱高煦將朱武的事情說來,李定榮原本凝重的神情,更加的不好了。
朱高煦看著李定榮,繼續出聲。
“朱能的意思,你應該也知道了,他是在告訴我,讓我不要回去。
之前當初離開大明時,母后也曾與我說過,若是這一天到來,讓我不要回去。
你認為我要不要回去?”
李定榮沒有第一時間出聲回應,沉思良久,凝重道:“王爺,成國公或許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勸王爺。
若是在下料想不錯,王爺若是回大明,成國公會支援皇帝,而不會支援王爺,除非會危及到王爺性命。
皇后當初所言,臣還請王爺恕罪,接下來臣所說的話,可能會讓王爺生氣,但臣也必須要說。
若是王爺聽從皇后之言,王爺確實無憂,但若是王爺對大明還有想法,那麼將徹底失去與太子爭奪的權利。
皇后崩,王爺卻是不回,已經有失孝道,必不得人心,便失去了大義,王爺只能在外。
皇后向來堅持立嫡立長,皇后也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王爺放棄與太子的爭奪,徹底斷了王爺的那些念想。”
李定榮說完,直接跪在朱高煦面前,等候朱高煦發落。
如今徐妙雲已死,李定榮這般議論,可以說朱高煦砍了李定榮都不為過。
朱高煦此刻並沒有去責怪李定榮,他知道李定榮是什麼樣的人,而且他也需要李定榮。
朱高煦則是意外李定榮的這個說法,細細想來,還確實是這樣,如果還是原身,肯定對大明還有想法,肯定還會和朱高熾爭。
但要是真的聽了徐妙雲的話,那就是真的徹底喪失了和朱高熾爭的資格。
朱高煦並沒有去怪徐妙雲,他也明白,徐妙雲一直希望他們三兄弟和睦相處,不想看見他們三兄弟相互爭鬥,最終水火無法相容。
按照李定榮的說法,這也確實算是一個法子。
朱高煦看向李定榮,良久,緩緩出聲。
“起來吧,今後不可妄議便是。
現在按照你的意思,我是不應該回去嗎?”
李定榮重重磕頭,才站起身來。
“王爺,若是不回,王爺的名聲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孝道有失,是禍非福啊。”
“那你給本王一個準話,你認為本王到底要不要回?”
朱高煦已經不想聽這些解釋了,他自己也能想到,他只想看李定榮的態度。
李定榮向著朱高煦拱手,凝聲道:“王爺,臣不建議王爺回去。
如成國公與皇后所言,王爺一旦回去,皇帝若是不讓王爺歸來,該當如何?
如今大漢已立,王爺當以大漢為重,些許名聲罷了,此刻不應重視。
如此雖愧對皇后,但大漢,不能沒有王爺,不然大漢,也將亡了啊!”
李定榮知道這個抉擇很難下,其實他也並沒有說完,朱高煦不回大明的影響還有,但他不能說,因為他想讓朱高煦留下,不去冒險。
朱高煦聽後,心頭一時有些失望,隨即又嚴肅的看著李定榮,在他看來,李定榮應該是沒有說全,說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勸他。
朱高煦嘆聲說道:“定榮,你應該沒有說全吧?其實那些你不說,本王心中也知道。
但本王母后先後幫本王兩次,兩次都是關鍵之時啊。”
李定榮聽到這裡,也不管朱高煦會怎麼對他了,當即再次開始勸說起朱高煦,說著大漢沒有朱高煦之後的危害。
朱高煦與李定榮爭執了許久,也聊了許久,最終李定榮神情複雜的離開王宮。
朱高煦來到韋婉芸這裡,韋婉芸早已在屋內等待著,似乎知道了朱高煦會來一般。
“王爺,您決定好了嗎?”
給朱高煦倒上一杯茶,韋婉芸看向朱高煦。
現在的局勢,她也有自己的分析,可觀的事實,她也想得到。
但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朱高煦的抉擇,這才是關鍵。
“芸妹你是怎麼想的?”朱高煦沒有回答,而是問向韋婉芸。
韋婉芸也沒有露怯,看著朱高煦,堅定說道:“其實無論回與不回,盡皆有利有弊,且皆有重大的理由。
但我只是一個女子,是王爺的女人,我只會考慮王爺,一切皆以王爺為重。
我不想讓王爺回去,但只要王爺做出了決定,我都會支援!”
朱高煦看著韋婉芸,欣慰笑了,將韋婉芸摟在懷中。
良久,才道:“我已經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