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朱高煦只需要看好雪鹽就行,雪鹽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色差的鹽自然就能流向百姓了。
朱高煦可以說為了讓百姓能夠吃上鹽,是真的盡力了,而且三十文價格一斤的鹽,已經足夠低了。
如今是剛開始實行,等到後期,現如今的體系形成後,到時他還會再次降低價格,只不過需要時間了。
朱高煦為了增強國力,這也算是掏空心思了。
李定榮與周岐鳳聞言,心頭一陣火熱,他們能夠感受到朱高煦為百姓著想,不然鹽的這個價格,甚至是糖,都不會這樣定價了。
如果這些都按照大明的方式來,其實就已經能夠讓大漢國庫不知賺多少銀子了,但朱高煦卻是沒有那樣做。
“王爺仁德,大漢有王爺,乃大漢天下人之福。
臣下去後必定安排好,絕不讓王爺失望!”
李定榮有感而發,他也是下定了決心,誰要是敢在這些東西上動壞心思,他絕不會放過。
朱高煦聽著李定榮與周岐鳳的又一通誇讚,都已經開始有些免疫了,畢竟聽太多之後,也沒有先前的那種感覺了。
等李定榮將所有的工藝流程熟悉,朱高煦又帶著兩人來到另外一處空曠的大殿。
這次朱高煦沒有帶著兩人進去,而是駐足在殿外。
“這裡面就不帶你們進去看了,如今還沒有做出來。
不過可以告訴你們裡面是做什麼的,這裡面,本王將優秀的匠人都集中了起來,讓他們在裡面研究火器。
征伐安南,以及平定叛亂,火器發揮出來的優勢,你們不知道有多大,若是大漢能夠有更為先進且強大的火器,這些大戰,也不會有現如今這麼高的傷亡了。
帶你們來看,是要告訴你們,今後火器司將會成立。
定榮,你讓人在外面建造火器司衙署,位置偏僻一些,但地方一定要大,現在這個地方,只是讓他們暫時先用著,待火器司衙署建立,到時他們所有人都會去往火器司。
另外,在民間招募優秀的匠人進入火器司內,凡是火器司所需,不惜一切,想辦法也要提供。
總之一句話,火器司要什麼,就給什麼,不能用任何理由推卸!”
火器司,這是朱高煦早就想要建立的了,火器的發展前景,他敢說,沒有任何人比他更懂了吧?
大明雖然也看重火器,但比起他的看重,還是差了不少。
如今在系統他還沒法兌換,只能先建立起來,然後將他自己知道的,現在能夠製作的火器與火器司說來,讓火器司去研究。
他也沒有辦法,火器司什麼時候能夠交卷,全看這些人的悟性了。
要是等到他有足夠的榮耀點可以兌換了,那時都還沒有研究出他交代的火槍火炮,他到時也只能兌換了。
工業這些,就不比手工業了,這方面,他也只能提供一些思路與方法,以及他自己畫出來的圖紙,能不能研究成功,並且達到他心中想要的結果,朱高煦心中其實也沒譜。
如今大明的火器,其實也是不行的,所謂的火槍火炮,如今其實根本就沒有,只有火銃,以及銃炮。
火銃射程不過就三五十米,銃炮、臼炮這些嚴格意義來講不能稱為火炮的火炮,射程也只有兩三百米。
只不過如今大明的火銃、銃炮樣式多,透過組合發射鉛彈、散彈、霹靂彈等等,才形成了一定的戰力。
火器用得最好的,還是朱棣手中的那三大營中神機營,如今大漢的兵馬,火器使用率其實並不好,基本還是靠冷兵器作戰。
現在朱高煦最為迫切的,就是火器與糧食了,有著大國科技系統的他,註定是要往外打的,火器關乎著器利,可以讓征伐變得更加容易。
糧食可以解決大軍的吃食,雖然大軍出征不僅僅需要糧食,但糧食卻是最為主要的。
若是可以,他還想大面積種植棉花,讓大軍在冬季都可以保持作戰的能力,但可惜,大漢這塊地方,真不適合種植棉花。
尤其是棉紡織品,不僅是大軍,哪怕是民用,都是稀缺貨啊。
哪怕是大明,如今其實都缺棉,不過這個缺,不像之前了,現在大明的棉,起碼可以保證明軍冬季都可以作戰,也就是冬季裝備其實已經有了。
這還全靠朱元璋洪武時期,朱元璋在大明北地大規模種植棉,就是為了將棉花普及開來,讓百姓也能用。
除此之外,在烏斯藏指揮使司,每年都會為大明提供大量的棉,這些都是朱元璋時期做出的成果。
棉在古代,可不是電視上人人都能夠用得起的,絕大部分真正的百姓,其實是一輩子都穿不上棉紡織品的,因為這玩意就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普通百姓根本買不起。
不然也不會出現每到冬季,都得凍死不少人了。
只不過從大明開始,因為朱元璋對棉的推動,棉紡織品的價格也確實下降了不少,只是依舊還是貴。
李定榮與周岐鳳聽著朱高煦所說的火器司,兩人心中其實都有些失望,準確來說是失落吧,因為兩人都抱著很大的期望。
不過兩人也沒有說什麼,對於火器,其實兩人都不懂,因為是文官,對這方面是真的沒什麼瞭解。
只是心中有些詫異火器司的地位,朱高煦的那一句,只要火器司所需,就必須要無條件提供,使得火器司的地位有些超然了。
周岐鳳本想反對,但想著朱高煦所說的好處,以及朱高煦這段時間的看重,他在等火器司出成果。
若是火器司成果達不到預期,到時他就要上書反對火器司的超然地位了。
畢竟火器司嚴格意義來說,都是一些匠人,驟然擁有了如今超然的地位,深受儒家薰陶的周岐鳳,從骨子裡就有些反感。
只不過礙於朱高煦,礙於剛才所見到的種種,因為朱高煦的看重,他也願意給時間給火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