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當即單膝跪地,肅聲道:“請殿下放心,臣必將殿下指令,傳達回去!”
朱能都已經做好了親自回去一趟的準備了,這件事的有多重大,他無比的清楚。
這些一旦實施下來,他敢保證,所有明軍,必定會對朝廷死心塌地。
其實他們都不怕死,只是怕死得不值得,只是怕死了之後,家中的人反而更加受苦受累,還是無法改變現狀。
作為領兵的將領,他們很清楚下面的將士想要的是什麼,只要能夠為他們解決這些,上了戰場,哪怕是明知的必死之戰,都不會有一個人退縮。
但前提,得讓他們看見,得讓他們相信,朝廷會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知道,他們戰死之後,朝廷也不會忘記他們。
旁邊的鄭亨,明明是一個老將了,此刻卻是哭紅了眼。
“殿下!您若是早些回到大明,該多好!”
鄭亨痛苦的哭泣著,只有經歷過這些,才能體會朱高煦做的這個決定有多重視他們這些人,多重視普通將士。
對比朱高熾與朱瞻基,尤其是朱瞻基,鄭亨心頭不由得越發慶幸,慶幸自己一直以來,支援的都是朱高煦,他沒有支援錯人,這才是大明的漢王,這才是那個重視大軍,能征善戰的漢王殿下。
同時又有些自責與愧疚,愧疚對不起朱高煦,自責在朱高煦靖難期間,他並沒有能夠幫到朱高煦。
要是他們能夠早早幫朱高煦,說不定都不會發生現在的這些事情。
他雖然心中支援朱高煦,但他的行動,卻是一直站在朝廷這邊的。
看著鄭亨又再次的跪了下去,朱高煦無奈的將鄭亨扶起來。
“現在我回來了,也不晚。
剛才我說的那些,你也要學會適應了,因為今後大明的所有制度,都會和之前的會不一樣。
你做好準備,隨我回去好好養傷,這裡的事情,會有其他人負責的。”
朱高煦不斷寬慰著鄭亨,其實這些,在大漢並不是多稀奇的事情,然而在大明,卻就是這麼罕見與讓人不可置信。
說到底,還是上位者的重視與否,以及有沒有那個經濟來支撐。
別看他說得簡單,可要執行起來,需要一筆龐大的朝廷經濟,才能支援的,不然這些,都會逐漸成為空頭支票。
因為隨著開始進行,後面在這些方面的支出,只會越來越多。
安撫好鄭亨,朱高煦隨即來到外面,召集眾將開始議事。
“朱榮,你率領大軍繼續北上,與王斌、張輔他們匯合,拿下瓦剌與韃靼之地,清除剩下的殘軍!”
“是,殿下!”
看著朱榮領命,朱高煦看向其餘眾將。
“其餘人下去做好準備,隨同我返回。”
“是!”
朱高煦並不打算在這裡久待,至於瓦剌與韃靼之地,他也沒有多大的擔心。
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他還需要回去主持大局,準備登基的事情。
這種事可以快也可以慢,但如今的局勢,他必須要快,只有儘快登基,才能儘快的穩定天下民心。
隨後朱高煦又看望了受傷正在接受治療的軍士,讓後勤在伙食之中加肉後,也是讓這些人感動不已。
或許有人已經將肉當做習以為常的食物,可對於絕大部分人,尤其是普通人,肉食,可是極為難得的。
看望安撫之後,又去見了僅剩下的婦孺幼童,朱高煦都給予了賞賜,想將這些人遷回腹地,但沒有一個人願意走。
“殿下,我們的親人都在這裡,等殿下說的英烈陵修建好了,我們每年還得給他們掃墓呢。”
朱高煦聽著這些話,心中也不是滋味,只能多給一些補償,制定出補貼,又向他們承諾了開辦學院,讓他們的子嗣,能夠免費入學就讀。
在開平待了三天,朱高煦率領大軍開始返回。
回到京城,李定榮等人正忙得腳不沾地。
“殿下,你可算是回來了,快來看看吧,這些事都在等著殿下你來決定。”
朱高煦一回來,還沒有來得及做什麼,直接就被李定榮等人給拉住了。
看著眼前滿滿三個箱子的奏章,朱高煦嘴角一抽。
他在大漢的時候,都沒有這麼多事,怎麼他才出去幾天,這就搞出這麼多事情來?
“定榮,你告訴我,怎麼這麼多事情?我不是讓你和王后商量著定嗎?
有實在拿不定主意的,再來找我,怎麼有這麼多拿不定主意的?”
“殿下,這些是奏章,分別是如今大明現有運河疏通、河道治理等等基建的事情要不要進行,這涉及到已經徵收的徭役。
而涉及到徭役,是按照之前的政策,還是按照之前在大漢實行的做,又涉及到大量的財政支出。
這些是朝堂各部、各科、各司、局人員的空缺,還有地方上重要官員的缺額,也需要處理。
這些是對哪些官吏進行定罪的處罰,以及是否要開始對官吏進行集中排查清理。
同時對地方要不要展開或者什麼時候展開對那些官紳、地主等人的清查,以及之前朝廷沒有處理,留而待發的一些官吏的處理。
這些是大明現有的戶冊、田冊、丁冊、賬冊等等,也需要殿下進行過目,然後是直接進行存檔,還是需要進行一次清點後校對差異再行存檔。
還有如今皇宮並沒有修建完善,還有幾座宮殿在修建,是否需要照常進行,以及按照大漢的工商法給他們進行對應的補貼工錢發放,朝廷的支出明細等列出需殿下批閱。
還有殿下登基稱帝的事宜,禮部與欽天監已經看好了日子,相應的流程安排需要殿下批閱簽署.....”
朱高煦靜靜的聽著李定榮述說著,不知道說了許久,朱高煦聽得頭都快要炸了。
朱高煦是真的想要罵人,朱高熾不是擅長治國嗎?怎麼還搞出這麼多事情沒有處理好?
還有就是這個朱瞻基,到底給他留了多少爛攤子啊?
他喵的,他靖難打回來是登基稱帝的,結果這些事情現在全部交到他手上了。
關鍵是前朝遺留的問題奏章,就裝了半個箱子,朱高熾與朱瞻基到底幹了些什麼啊?
而且李定榮所說的,都還是他和韋婉芸已經協商處理了不少事情之後,篩選出來的,是即便他們可以做主,但都必須得要他審閱批紅之後才能開始進行的。
就這種事,都裝了三個大箱子。
朱高煦只感覺天塌了,這皇帝,是一點都不好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