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第242章 園中密語

眼下,這兩個朝鮮使臣一個是大北派,一個是西人黨,自然是各執一詞,針鋒相對。漢城發生的政變,前因後果在這兩人嘴裡也是截然相反。袁可立已經大致瞭解了此時經過,再和這兩人耗下去也無益,於是再又詳細問訊了幾句後,便揮了揮手,叫眾人散去。兩名朝鮮使臣也著人尋良處下榻服侍。

接下來,就是袁可立自己的工作了。他要將漢城政變一事匯總,上奏朝廷。他的這一封奏摺,將在朝廷那裡對整個事件定下調子,因此不可不慎重。

只是,當眾人都散去後,唯獨呂渙真依舊跪在堂下不起。

“金屏,你還有事要說麼?”眾人已散去,袁可立的口氣也緩和了許多,但呂渙真能聽出來其中的疲憊。

“卑職叫袁部堂為難了,心裡有愧。”呂渙真回答道。

她這一句道歉是發自內心的。呂渙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出兵朝鮮的決定是錯誤的,可她也知道,此舉會給自己的上司袁可立帶來巨大的壓力。朝堂上針對東江鎮種種流言紛爭和質疑攻訐,一直是袁可立在努力應對,除此之外,他還要協調後勤,儘可能地為東江鎮排程更多的資源。

對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應對這如此之多的事務,已經有些精力不濟了。

“起來吧。”袁可立扶額說道,“你闖的禍著實不小,但你這麼做,也必定事出有因。隨我到後面園子裡走走吧。”

袁可立是萬曆十七年中的進士,那年他不過才二十七歲,在家鄉是絕對的文曲星下凡。可殊不知他出身寒門,家中耕讀傳世,甚是清貧。他步入官場後,不逢迎、不媚上,全靠著一身的本事和傲骨爬到了今天的地位。因此,他也是個無門無派的孤臣,是大明官場上的異類。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對同為異類的呂渙真另眼相待。她是個女子身,卻一刀一槍在海外開創了東江鎮,以一己之力保留了大明在遼東和朝鮮僅存的影響力。朝中對她的質疑之聲,和自己初入官場時聽到的是多麼的相似。

正因為如此,袁可立不肯相信呂渙真出兵朝鮮是為了一己私利。他之所以全力支援東江鎮和呂渙真,既是為了復遼大業,也是出於同病相憐。

不過好在,呂渙真此時就站在面前,可以細細問個清楚了。

和大多數明朝衙門一樣,正堂再往後,穿過幾進宅子,有個不大的園林。其中有假山池塘,花草亭臺,也是個散心的好去處。

當然,男女畢竟有別。二人的身邊,始終有幾個丫鬟和小廝跟著。

袁可立彎腰撿起一粒石子,隨手扔進池塘,泛起一陣漣漪。

“金屏,你是哪一年生人來著?”袁可立開口,問了一句與正事毫不相關的話,也讓呂渙真微怔了片刻。

“卑職是萬曆三十二年生人。”

“萬曆三十二年…”袁可立點了點頭,“尋常民間女子,這個年紀差不多該出嫁了,若是早一些的,只怕孩子都有了。金屏,你卻是為何要投身沙場呢?”

“卑職投身軍旅,起初是因為秦良玉將軍賞識,肯栽培和提拔卑職。”呂渙真如實相告,“後來泰昌元年卑職隨川軍入遼,在渾河一戰中僥倖撿回性命,從此發誓要消滅韃子,為死去的同袍與百姓報仇。”

“為此,你與馬宣慰的親事一拖再拖,也沒有不甘麼?”

“即使現在回去石柱,了卻這門親事,就能歇了刀兵麼?”呂渙真苦笑道,“奢崇明之亂未平,安邦彥又起亂兵呼應。現在的四川、雲南和貴州,同樣也是戰場。”

“更何況,在韃子肆虐的遼東,有成千上萬的年輕女子活不到出嫁便遭韃子糟蹋和殺害了。就是成了家的,也被韃子害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與卑職無法眼睜睜看著這些慘劇發生而袖手旁觀。”

袁可立長嘆一聲:“說得好,我大明文武若是人人皆有這樣的覺悟,遼事也不至於崩壞至此。可是金屏,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你嘴上聲稱為了遼東百姓而戰,可是卻在屬國動亂之際,出兵佔領城池。你這樣的行徑,要朝中百官、要聖上如何信服?”

這正是呂渙真親自來到登州面見袁可立的原因,他要當面說服這位素有威望的老臣在朝堂上為自己辯護,承認東江軍對平安北道的控制。或者說,能夠讓東江鎮暫時控制平安北道也行。只要能挺過年底的後金入侵,怎樣都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