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第243章 十八磅炮

當日拜別袁可立後,呂渙真並未前往館驛歇息,而是直接回到了船上。

“呂小娘子!”負責護送的袁殊看見呂渙真平安歸來,心中一塊大石頭總算放下了。“袁部堂那裡沒有什麼激烈舉動吧?”

“你且放心,我平安無事。”呂渙真點了點頭,“袁部堂那裡我已說通,他會上奏朝廷,為咱們東江鎮說話的。只不過袁部堂本人雖是這麼說,難保他下面有人起什麼別樣心思。今日不去館驛了,咱們就在船上安歇,明日返航回東江島。”

此番呂渙真帶著樸燁親身來到登州,算得上收穫頗豐。起碼平安北道的控制權能夠暫時抓在手心裡了。但其實在漢城的政變發生之前,呂渙真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之多的大北派官員逃往東江鎮。

且說她在王京動亂之後,迅速出兵,以平叛的旗號控制住鐵山、義州和朔州三城後,其實戰略目的已經達成,儘管仍舊高舉平叛旗幟,但已然是不打算繼續南下收復漢城。接下來她的任務就是整合好平安北道的資源,應對年底後金的入侵了。

然而,她這面平叛的旗幟卻成了朝鮮大北派官員們的救命稻草。在原本的時間線中,西人黨在政變成功後,很快就廢黜了光海君李暉,擁立了綾陽君為朝鮮國王,是為仁祖。在這面大旗之下,大北派的大小官員們完全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便被逮捕、流放、屠殺。史書記載,當時的漢城地牢中,大北派官吏們屍骸枕藉。

而在當前這個時間線中,西人黨一政變成功,呂渙真平叛的旗幟便舉了起來,其速度之快令西人黨措手不及。東江鎮是明朝軍事力量在朝鮮的代表,由於懼怕明庭的激烈反應,西人黨並未廢黜光海君,而是將他軟禁了起來,用他的名義釋出詔令。

如此一來,大北派的反抗力度相對於原本的時間線來說就大大增加了。儘管大北派領袖李爾瞻仍舊第一時間被逮捕處死。但在漢城周圍,還是有一些大北派控制的武裝力量發動了零星的反抗。這些反抗很快就被西人黨鎮壓了下去,但畢竟造成了漢城及周邊地區不小的混亂。不少大北派重要官員,就趁亂向著東江鎮逃去。

這些官員們或走陸路穿越江原道山區,或走海路沿海岸線向北行進。在西人黨追兵的追殺下,最終抵達東江鎮控制區的十不存一。

然而,這些朝鮮官員們的逃亡卻給了呂渙真絕好的藉口,有他們在,呂渙真所謂“平叛”的旗幟就能立得住,控制平安北道也有了法理上的依據。袁可立向朝廷解釋起來也就有了為東江鎮脫罪的理由。

天啟三年的大明朝廷,正是東林黨和閹黨兩派人馬鬥得不可開交之時,任何小事都可能成為口實用來相互攻訐。九月底,當袁可立將自己精心措辭之後的奏摺快馬加鞭寄送到京師之時,朝堂上果不其然地炸開了鍋。

由於之前恢復明鮮貿易一事是由閹黨提出來的,東林黨官員們理所應當地將呂渙真和東江鎮劃分到了閹黨的勢力範圍,御史高攀龍和楊漣二人帶頭進言,認為此事是“邊將跋扈、蓄意割據”,並由此攻擊此前提出要恢復明鮮海貿的閹黨勢力。

而實際上,呂渙真除了在明鮮貿易上與閹黨有往來之外,其它事務上並無交集,與閹黨人士也並無交情,算不上是閹黨的人。可是已經因此受到了閹黨的攻擊,他們哪裡管得了這許多?既然東林黨攻擊東江鎮,閹黨就力保東江鎮,認為呂渙真出兵平叛是“大智大勇之舉”,以工部侍郎崔呈秀、禮部尚書顧秉謙領頭,反過來攻擊東林黨是袖手胡言、不務實事的偽君子。

不過,偌大的大明朝廷中,還是有明白人的。且不說袁可立本人在奏摺中極力維護東江鎮的立場。關寧鎮那邊,遼東經略孫承宗也是上書直言,呂渙真在東江開鎮三年以來頗有戰功,出兵朝鮮定有隱情,年底女真可能會入侵朝鮮,現在並不應該處理呂渙真。

沒錯,當初呂渙真上書朝廷,告知後金年底將入侵朝鮮一事時,忙於黨爭的大明朝廷並未將其作為要緊事務處理,因為該情報的準確性還有待考證。反倒是孫承宗的關寧鎮察覺到了後金方面有異動,他也是是除了袁可立之外,第一個上書朝廷要求整備防禦的地方大員。

只不過,孫承宗的奏摺也並未起到決定性作用。朝廷也只不過准許登萊截今年秋季的漕運糧,發往東江鎮作為額外的糧草。袞袞諸公們很快就又因為朝鮮政變的事情吵成了一鍋粥,似乎都要淡忘了年底的入侵一事。

還好,朝堂上綿延不休的紛爭,正好就遂了呂渙真的心願。兩黨吵得越久,就越難以對此事定性,自己整備平安北道防務的時間就越充足。在每日三班倒、對民力幾乎極限的壓榨之下,鐵山、朔州和義州的城牆加固工作在九月底就完成了,東江鎮好歹是有了防禦的倚仗。對外部防禦工事、守城器械的修建也隨之開始。

而當呂渙真從登州返回東江鎮時,一則好訊息傳來:工造司的火炮終於製成了。聽聞此事後,她幾乎沒在東江島歇腳,立刻馬不停蹄地趕往平虜礦靶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