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第249章 義州攻城

濟爾哈朗的猜測沒錯,朝鮮的六鎮精騎出現在平安道,必須是高位之人,且有權力大規模跨區域調兵才能做到。而此人正是那日來義州密會呂渙真的朝鮮都元帥金鎏。

按照戰前莽古爾泰和努爾哈赤等一眾後金高層得到的情報,朝鮮動亂,東江鎮與掌權的西人黨互為死敵,若金軍打進平安北道,西人黨必定坐看東江鎮滅亡。

整個後金高層中,幾乎所有人都在為這個拔掉東江鎮千載難逢的機會而激動,只有正白旗旗主黃臺吉提出了反對意見:在這個節骨眼上進入朝鮮攻擊東江鎮,只會促使東江鎮和西人黨之間迅速消弭隔閡,一致對外。不如按兵不動,坐看兩方內鬥,從中再尋良機。

黃臺吉的話在求戰心切的後金諸貝勒中激起了一大片反對之聲,尤其是渴望戰功的莽古爾泰,更是斥責黃臺吉是包庇漢人,怯懦畏戰。

打了一輩子仗的老汗王努爾哈赤,自然能明白黃臺吉話裡的意思。但是他身為一國之君,已經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了。八旗幾乎沒有海上力量,無法抵禦來自東江、登萊的海上威脅。今年年初東江軍登陸旅順,就已經造成了遼南漢人大規模逃亡,金國上下舉國震動。若是明年開春東江鎮再登陸遼南某處,難保不會激起更大的亂子。

黃臺吉的法子很好,但努爾哈赤已經等不起了,在今年海水封凍的冬天拔掉東江鎮就是最好的機會。

然而,黃臺吉的擔憂終究變成了現實。金鎏密會呂渙真達成雙方合作不說,朝鮮西人黨方面為了抵禦這次後金入侵也是下了血本。六鎮精騎調往平安道,漢城的御營軍更是盡數向北方集結。綾陽君李倧則率領兩班貴族官員離開漢城北上,坐鎮平壤,總領北方戰事。

當然,綾陽君領兩班貴族親臨平壤,更多是一種形式,以表達對於此戰的決心。軍隊的實際指揮者依然是都元帥金鎏,他駐紮在清川江北岸的寧邊府,在更靠近前線的地方進行排程和指揮。

朝鮮能有如此強硬的抵抗態度,也是有賴於呂渙真對於王京政變的激烈反應。正是因為政變發生後呂渙真旗幟鮮明的反對態度,使得西人黨即使已掌握了權力,也只敢軟禁朝鮮國王李暉,而沒有像原本的時間線裡那樣直接廢黜他。

所以,只有在此戰中強硬地抵抗後金的入侵,才能向大明展現西人黨的不二忠心,才能獲得大明朝廷的認可;只有讓綾陽君李倧親領平壤總領戰事,才能為他本人和西人黨重臣們撈取足夠的政治資本,壓制國內其它派系反對的聲音,從而順理成章地廢黜國王李暉,擁立綾陽君李倧。

總而言之,此次抵禦後金入侵關乎西人黨上下的政治生命,他們不得不全力以赴。

十一月二十九,在探明鴨綠江江面的冰層已經足夠結實之後,莽古爾泰命令全軍開始過江。由於大軍鋪得極開,義州城中的尚學禮兵力有限,難以在江對岸組織有效的阻擊,因此只是派遣遊騎在岸邊監視莽古爾泰大軍的動向,並將觀察到的情報快馬送給坐鎮鐵山的呂渙真。

而負責掠奪朝鮮物資的德格類這一路,斬獲卻並不很大。朝鮮北部地形多崎嶇山地,少量平原都只是分佈在沿海地區,因此從碧潼過江的德格類和劉愛塔並沒有尋到多少人煙。再加上朝鮮為了減少此戰損失,將不少邊境百姓內遷,因此德格類也同樣面臨著堅壁清野的困難。

為了儘可能獲取給養,德格類不得不將部隊拆散,向四周搜尋。其中一小支騎兵向西行進,摸到了昌城腳下。昌城是鴨綠江南岸的重要據點,此地的朝軍尚未棄守,本地村莊也還有些人氣,因此被這一小支騎兵打了個突襲,兩處村莊被毀不說,城外巡邏的朝軍還出現了些許傷亡,全部龜縮排了城池中。

小有戰果之後,德格類和劉愛塔的本部便向昌城方向靠攏。在親眼看見昌城城牆低矮,守軍也軍不堪一擊之後,德格類命令麾下士兵強攻。昌城守軍只有兩千不到,形勢岌岌可危。

然而,昌城和耿仲明駐守的朔州已經離的很近了,他排出的朝鮮哨騎將昌城的戰況探查仔細後,也派快馬報給呂渙真知曉。

接到軍報時,呂渙真在鐵山城牆上眺望義州方向,恨不得用肉眼觀察到那邊的情況。在她的身後,右邊侍立的是貼身侍女聶憐兒,左邊佩刀站立的則是新上任都護衛秦二紅。

“呂小娘子,義州來報,韃子大軍已經過江。”來人是沈貓兒,所有的軍報除了給到呂渙真,也同樣會發給沈貓兒一份,以便於她和自己手上的情報相互驗證。如今正是兩軍對壘之際,沈貓兒也承擔起了半個參謀的職責。

“軍報我也看了,今天咱們撒出去的塘騎可有新訊息帶來?”呂渙真沒有回頭,說話時依舊在眺望著義州方向。

“在義州城南約十五里處,韃子的斥候已經很多了。”沈貓兒嘆了口氣,“咱們的人沒辦法更靠近義州城了。”

“那也就是說,義州城已經在被圍攻了?”

“多半如此,今日義州城恐怕已經送不出軍報來了。”

“他莽古爾泰要攻,那就讓他攻去吧。咱們增高、加固城牆,就是要靠著這城牆耗幹韃子的血!”呂渙真左手握住了劍柄,轉身走下城牆,身後兩人立刻跟上,“韃子的強攻不足為懼,只是咱們要嚴防和內應......那些難民中已經摻進咱們的人了吧?”

“當然,卑職已安排了三個安民司暗樁混進來難民當中。”

呂渙真所說的難民,是在此戰之前從遼東的後金控制區逃來東江鎮的難民。由於金軍出征前的徵糧、征夫引起了漢人大規模逃亡,不少離朝鮮邊境不遠的漢人百姓們便越境逃來了東江鎮,總數將近八千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