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丞相府
諸葛亮讓姜維起身坐好,又問道:“伯約來找我,可是為了日前商議洛陽守戰之事?”
“正是,我怕遷延日久,貽誤戰機。我還是那句話,洛陽絕不可棄!只是堅守也須有計可依,魏軍逼近,只設疑兵,非萬全之策,怕是拖不了幾日。瞞得過曹睿,也瞞不過司馬懿等人,還請丞相速速定計。”姜維抱拳回答。
“伯約前來,應該不止如此,我料胸中已有對策。”諸葛亮微笑地看著姜維。
姜維略微一遲疑,突然跪倒在地,說道:“我思慮再三,只有有一計,可為上策!”
“何計?”
姜維直起身子,目光堅定地望著諸葛亮,“請丞相納魏延之計,兵出轘轅關,直取許昌!”
“這......”
姜維知道諸葛亮有所顧忌,繼續說道:“孫子曰,兵者,詭道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我聞古之成大事者,無不置之死地而後生,歷經艱險而成功。
如今我軍危急,如果一味求穩,不僅毫無勝算,之前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次戰爭的勝負,看的就是三軍的勇氣和鬥志!
請丞相以正兵迎戰魏軍,再輔以奇兵偷襲其後。魏軍料不到我軍敢出動出擊,必定進退無措,我軍則可反客為主,前後夾擊敵軍,大事可定!”
諸葛亮仍在猶豫,心知姜維其人,和魏延一樣,有膽略,好奇謀,但好在姜維相比魏延,更穩重,日後可好好調教。
不過此時此景,他二人英雄所見略同,而且平心而論,魏延所說,確是妙計,這是魏軍少有的破綻。如果一旦成功,將有一勞永逸之效!
眼前死守洛陽難敵,放棄洛陽不甘,更重要的是,這次是恢復大漢的千載良機。如果能夠拖住魏軍,讓漢軍得以集結主力,諸葛亮有信心與曹睿決一雌雄!
回想到前番五丈原的病危,諸葛亮深感年歲已高、時日無多,如果這次不把握機會,大漢可能便再也沒有恢復之機了。
雖然自己平生謹慎,但是眼前這個機會,值得拼一次!
只不過.....西北尚未明朗,如果蒲津渡口失守,別說洛陽,整個西北都難以保住,實在是難以騰出手來全力應戰。
諸葛亮又陷入了沉思。
姜維還想說什麼,忽然營外一衛士歡喜地跑進營帳,大喊:“稟告丞相,霍弋、黃崇將軍令人前來報捷,蒲津關渡口大勝!兩位將軍斬殺敵將,大敗魏軍!”
“天佑大漢啊!”諸葛亮高興地坐起身來,心情大好,不覺病都好了大半。
“真是少年出英雄,我大漢後繼有望了!傳令有司上奏陛下,嘉獎霍弋、黃崇等有功將士。再令他們切勿輕敵,繼續堅守,謹防魏軍再犯!”
姜維乘機說道:“真是可喜可賀,如此丞相已無後顧之憂,可堅守洛陽迎戰魏軍請丞相納魏延之計!”
諸葛亮一聽又緊鎖眉頭,盯著姜維看了半天。
姜維繼續進諫,”丞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事,值得冒險!”
諸葛亮突然目光堅毅站起身來,“好!就依伯約之言。來人啊,速傳魏延來見!”
片刻後,頭戴枷鎖,身著囚服的魏延出現在諸葛亮大帳內。
諸葛亮命人去掉枷鎖,賜座和酒食於魏延,然後屏退左右。
魏延坐下,並不言語,抱拳致謝。
諸葛亮笑著說:“文長,請。”
魏延望著眼前的酒食,鎮定地笑道:“這是送行酒啊。”
“哪裡話,不是送行酒,是交心酒,請。”諸葛亮笑著舉杯一飲而盡。
“這是什麼意思?”魏延不解。
諸葛亮搖扇嘆息道:“文長啊,你我共同輔佐先帝,也有二十多年了。先帝駕崩,託你我重任,但十年來我們各忙其事,生分了許多,北伐之事難以齊心,才有今日之禍啊。”
“總而言之,是我輸了,我魏延計不如人,只有一死!”魏延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諸葛亮聞言皺起了眉頭:“你怎麼能想到死呢?文長,你對我到底有何仇恨?”
魏延看了看諸葛亮,嘆道:“其實我對你並無仇恨,相反我們志同道合,都力主北伐,興復大漢。只是我反對你進軍一味求穩,白白錯過了許多大好時機。須知曹魏地廣城多,兵馬錢糧數倍於我,如果只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敢放手一搏,曠日持久,何日可得中原?曹魏耗的起,我們耗不起啊!想我軍數次北伐,都徒勞無功。我感慨日月蹉跎,老將臨至,而功業未建,壯志難酬,屆時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先帝?”魏延說著說著竟不禁眼中有了淚水。
諸葛亮聽完也感動地落淚,說道:“文長言之有理,但不是我不懂兵略,是我肩負大漢重任,不敢輕易冒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