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第18章 約法三章 \r

諸葛亮頓了頓,”將軍有此四不義,還能自稱是知曉道義之人嗎?”

郭淮一聽猛地驚起,緊緊的盯著諸葛亮。

諸葛亮見狀,搖扇笑道:“所以說道義分大義、小義。將軍忠貞不降這是小義,信守承諾、保全部下、使生靈免遭塗炭這是大義。古人云,大德之人,取大義而不拘小節,上善是也。昔日關雲長降曹操,黃公衡降曹丕,也是這個原因呀!”

郭淮緩緩低下了頭。

諸葛亮繼續說道,”將軍名門之後,武藝超群,智謀出眾。如今卻只想赴湯蹈火,以逞匹夫之勇,豈不是可惜了滿腔抱負?如今我大漢求賢若渴,將軍如果願降,必受重用,他日必能一展胸中抱負!如此,則將軍幸甚,三軍幸甚,西北幸甚!”

諸葛亮說到最後,竟然起身給郭淮作了一揖,“為了三軍將士,西北黎民百姓,望將軍,三思而行!”

郭淮見諸葛亮如此,不禁愣住了。

他沉思半響,突然一聲嘆息道:“罷了罷了,丞相所言,確實有理......我本愚鈍之人,險些因一己私名,鑄成大錯......不過......”

郭淮頓了頓,”我想與丞相約法三章,如能依我,便聽憑差遣。”

諸葛亮面露喜色,”但說無妨,只要不違背道義,無不遵從!”

郭淮鄭重地說道,”第一,我軍降卒中,如果想回家的,不得攔阻。唉,我們在西北交戰多年,沒什麼恩德,反而苦了這些士兵了,放他們回家團圓吧。”

諸葛亮點點頭,”將軍果然仁義!這個好辦,只要他們放下武器,便都是我大漢的子民,可自願還鄉。”

“謝丞相!”郭淮抱拳道,”第二,我軍多是西北子弟兵,各部原就彼此相熟。我怕分散開來,引起不適,所以希望各部仍領原來兵馬,且一律派往後方駐守,不得派遣到前線交戰。”

諸葛亮鄒了鄒眉頭,這領本部兵馬,萬一起兵造反.....不過魏軍都分散在後方,只要看管得當,應該掀不起什麼風浪。

“好,我答應將軍!將軍各部可領原來兵馬,只需保境安民即可,我必不派將軍與魏軍交戰!”諸葛亮目光堅定地說道。

郭淮愣了一愣,沒想到諸葛亮居然答應得這麼果決!

“謝丞相!”郭淮心中不禁感激起來,”這第三嘛.....”

郭淮望著諸葛亮忽然不說話。

諸葛亮心中一驚,不會是有什麼更大的難題吧?

諸葛亮咬咬牙,平和心情,微笑道,”第三是如何,將軍但說無妨!”

郭淮盯著諸葛亮,半響嘆了一口氣,跪倒在地,”這第三,便是我自知無能,罪孽深重,以致許多無辜將士枉死。還請丞相,收殮我軍陣亡將士,予以安葬,並撫卹家屬,以示寬恩......”

諸葛亮一聽,一把扶起郭淮,感動地說道:“將軍真是忠義安民之士!我定當遵循!不僅如此,我還要在長安北為陣亡的魏軍和我大漢的將士立碑,舉行國葬,我將親率文武,與將軍一同祭拜!”

郭淮猛地抬起頭,眼中淚光閃動,”丞相,厚恩,在此拜謝!”

“快快請起!”

“伯約,你們進來吧!”

……

幾日後,諸葛亮在長安大張旗鼓的為兩國陣亡的將士立碑,舉行國葬。

諸葛亮教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泣讀祭文。文章情真意切,直讓眾人聲淚俱下。

諸葛亮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

郭淮等降將哭著相互說道:“都說諸葛丞相愛兵、愛民如子,今天一見,果然仁義至此。我等,今日願降於諸葛丞相。”

眾人於是都跪下臣服,諸葛亮在旁人的攙扶下悲痛起身,忙去扶起郭淮等人。

隨後當即宣劉禪詔書,任命郭淮為徵北將軍、假節、封關內侯,胡遵、楊秋、戴陵等人為偏將軍,原涼州刺史徐邈仍為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管轄羌胡,倉慈仍為敦煌太守,其餘西北降將也都有封賞。

郭淮等人都感動不已,跪地叩頭謝恩。

諸葛亮留下費禕、魏延、王平等鎮守長安,嚴令不得出擊,又命郭淮為前部,自己親率姜維、楊儀等領軍隨後,前去安撫西北後方。

所到之處,盡是原來郭淮所管,郭淮都喚出投降。

有遲疑未決的,郭淮便大喊道:“我都投降了,何況你呢?”

諸葛亮又下令投降者都官復原職,又命軍隊下榜安民,沿途不得騷擾百姓,秋毫無犯,於是諸郡都望風歸順,並不曾廝殺一場。

自此,雍涼西北大定,諸葛亮又將目光望向了東方。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