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簡開篇,便是一段關於符篆本質的論述。
“符者,天地之信也,亦神召鬼魔之令牌。上體天心,下察萬物,內煉己身,外用其文。以天文、地理、人文之理為基,以先天一炁為引,以丹書墨籙為形,此乃符之真諦……”
寥寥數語,卻道盡了符篆的核心奧義。
此論述與羅宇記憶中,源自上古《靈寶五符序》殘篇中的開篇總綱頗有幾分神似,只是更為精煉,顯然是後世所提煉。
《基礎符篆詳要》與羅宇前世的一些教材,如《玄門符籙科教》、《上清大洞迴風混合符秘》等相比,既有傳承亦有革新。
距他上一世是四百多年前了,輪迴功的奇妙之處在於如果轉世沒有覺醒宿慧就會繼續轉世。
但時隔幾百年,重溫這些基礎理論,依舊有種溫故而知新之感。
緊接著,便是符篆的構成原理,符頭、符腳、符膽、符竅、符印……每一個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如何相互勾連,形成一個完整的靈力法壇,引動天地之力,都被闡述得清晰明瞭。
其中符印的概念,似乎是近古以來為增強符篆敕令之力而增補,與古法略有不同。
這一世的符篆構成理論,與他百年前所學,在一些細微之處更簡化、流暢,顯然是經過了無數代符師不斷最佳化與改良的結果。
例如聚靈符篆,他記憶中的版本源自《太上三五召龍符》,有七十二劃,繁複精密,能引動周天星斗之力,上應天星,下合地脈,最大限度地引動和聚集天地靈氣。
而玉簡中所載的新版聚靈符篆,則簡化到了三十六劃,取天罡之數,雖然在聚靈效果的極致上略有遜色,但勝在書寫速度更快,對靈力掌控的要求也稍低,更適合初學者快速上手,也更適應快節奏的鬥法需求。
隨後,玉簡中開始詳細介紹一百種基礎符篆。
這些基礎符篆,乃是構成千變萬化成品符篆的基石,亦可稱為符基。
聚靈符篆、銳金符篆、厚土符篆、滋木符篆……
這些都是最常見、最基礎的五行及風屬性基礎符篆,其源頭可追溯至上古巫覡祭祀所用的圖騰符號,後為道門所吸收,融入陰陽五行學說。
此外,還有諸如凝神符篆、破甲符篆、隱匿符篆等功能性基礎符篆,這些則更多體現了修仙者對於術的運用。
修仙百藝,本就是在不斷發展和革新中前進的。
正如符篆自雲篆、龍章鳳文演變至後來的流通版本,也是為了更廣的流傳和應用。
舊有的體系固然精深,但若不能適應時代,便會逐漸被束之高閣。
這一百種基礎符篆,羅宇前世早已爛熟於心,如今重新學習,雖然筆畫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意與理,那份“一點靈光即是符”的真意是相通的。
他幾乎沒費多少力氣,便將這新版的一百種基礎符篆的形態、含義、書寫要點以及對應的靈力運轉方式盡數掌握,並在識海中反覆模擬書寫。
掌握了基礎符篆後,玉簡繼續引導他學習幾種入門級的成品符篆。
這些成品符篆大多由兩到三個基礎符篆組合而成,結構簡單,威力也有限,但卻是練習符篆組合和靈力灌注的最佳選擇。
清潔符篆,由去垢符篆和微風符篆構成,是最常見也最實用的低階符篆之一。
引火符篆,由聚火符篆和助燃符篆構成,可以生火,方便野外生存或煉丹煉器時的起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