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探機的轟鳴聲已經持續了十四個小時,如同一曲單調卻不斷深入地心的序曲。
臨時基地內,隊員們輪流休息,保持體力以應對未知的挑戰。
林棟站在鑽探控制中心,審視著實時傳回的資料流,眉頭微微皺起。
“下鑽深度已達1350米,“蘇珊報告道,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輕點,“鑽頭溫度穩定,切削速率符合預期。但是…”
她略微遲疑,“自800米深度開始,我們持續檢測到奇特的能量波動。”
全息螢幕上,一條不規則的波形線隨著每次重新整理而略有變化,呈現出某種近乎有節奏的波動模式。
“這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地磁場或地熱能量,更像是某種人工能量場。泰坦,分析這種波動與我們之前檢測到的高維訊號有何相似之處。”
“正在分析,先生。有89.7%的機率,這是同源能量。頻率特徵高度相似,但強度明顯增加。隨著鑽探深度增加,能量強度呈指數級增長。”
“是個好訊息,這意味著我們正在接近真正的訊號源。”林棟低聲道。
就在這時,鑽探機的警報突然響起,基地內的燈光閃爍了一下。
“出什麼事了?”
林棟走向主控臺。
“鑽頭遇到障礙物,”特種小隊中的技術兵緊張回應,“深度1380米,硬度超出預期範圍,鑽頭轉速自動降低以防損壞。”
“性質?”
“初步分析顯示,這不是自然形成的冰層或岩石。根據反饋資料,很可能是某種人工合金或複合材料。”
林棟與蘇珊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調整鑽頭引數,增加切削力,保持穩定。我想看看這到底是什麼。”
鑽探機的引擎聲變得更加低沉,如同一隻巨獸的咆哮。
幾分鐘後,控制檯上的燈光由紅轉綠。
“已突破障礙層,厚度約2.3米。獲取了少量樣本,正在傳送至分析艙。”
蘇珊立即喊上瑪麗前往分析艙,林棟則召集了特種小隊。
“我們似乎發現了某種人工建築或設施的外層。讓所有人進入高度警戒狀態。一旦鑽透至內部空間,我會親自帶隊進行初步探索。”
“林總,考慮到我們已經確認周圍有敵對存在,先遣探索應該由我帶領特種小隊進行。”卡露拉請命道。
“理解你的擔憂,卡露拉,但馬克戰甲提供的防護和戰鬥能力遠超常規裝備。我和蘇珊會是先遣隊,你的小隊做第二梯隊支援。”
“好的林總,希望這次行動結束後,你能給特種小隊也裝備上馬克戰甲。”
卡露拉有些無奈,雖然不完全認同,但還是點頭接受了這個決定。
半小時後,蘇珊帶著分析結果歸來,臉上寫滿震驚。
“這…不可思議,”她的聲音略顯顫抖,“樣本分析顯示,那層障礙物是一種超高密度合金,含有多種地球上罕見甚至未知的元素。其強度和耐腐蝕性遠超我們現有的任何材料。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材料的估計年齡…”
“多少?”林棟追問。
“初步碳測年結果顯示,至少十二萬年。”
房間內一片寂靜,每個人都被這個數字震撼。
十二萬年前,人類祖先才剛剛走出非洲,開始向歐亞大陸遷徙。
而在南極的冰層下,竟然隱藏著如此古老且技術先進的人工建築。
“這不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難道…真的是外星人?”卡露拉猜測道。
“或者是某種遠古地球文明,我們對史前文明的瞭解還很有限。”
林棟思緒飛轉,他想起了那些關於遠古高等文明的傳說,想起了那位自稱“蜥蜴人”的指揮官的話。
如果這些傳說有一定事實基礎,那麼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認知可能需要徹底重寫。
“繼續鑽探,”他最終下令,“我們需要看到裡面究竟是什麼。”
鑽探繼續進行,數小時後,深度監測儀上的數字跳動到2150米。
突然,鑽探機的速度驟然加快。
“檢測到空洞區域!”技術兵興奮地喊道,“鑽頭已經穿透到某種大型空腔空間!”
監測螢幕上,鑽探攝像頭傳回第一批影象。
一個幽暗的巨大空間,隱約可見規則的金屬結構和閃爍的微光。
“立即建立通道,準備下探。”
接下來的六小時內,鑽探團隊全力工作,將狹窄的鑽孔擴充套件成一條足以透過人員和裝置的垂直通道。
每一步都極為謹慎,以防破壞那個神秘空間內的壓力平衡或觸發任何潛在防禦系統。
當通道最終建成,林棟和蘇珊已經全副武裝,身著戰甲,準備下降。
特種小隊也完成了準備,隨時可以提供支援。
“通道穩定,氧氣濃度和壓力已適應,溫度約10攝氏度,明顯高於周圍冰層。”泰坦報告道。
林棟站在通道入口,向下望去。
深不見底的黑暗中,只有通道壁上安裝的應急燈提供微弱光明。
“通訊檢查,泰坦,你能收到我的訊號嗎?”
“訊號清晰,先生。但我必須警告您,下方空間記憶體在強烈的能量場,可能干擾常規通訊。量子鏈路目前穩定,但不能保證持續可靠。”
“明白。蘇珊,準備好了嗎?”
蘇珊的銀色戰甲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她點點頭。
“隨時可以。”
“卡露拉,如果30分鐘內我們沒有返回或聯絡,按照預定計劃派遣支援小隊。”
“明白,林總。祝你們好運。”
林棟和蘇珊啟動戰甲的懸浮系統,緩緩下降進入通道。
通道內部溫度隨著深度增加而明顯升高,到達一半深度時,已經達到了15攝氏度左右——在南極深處,這個溫度幾乎是不可思議的。
“能量場強度持續增加,”蘇珊透過戰甲內建通訊系統報告,“似乎是某種未知能源在持續運作。它竟然能在持續十幾萬年後仍然保持穩定輸出…這超出了人類目前能理解的任何能源技術。”
隨著他們接近通道底部,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微妙變化。
溫度進一步升高至約20攝氏度,舒適得如同室溫。
更令人驚訝的是,光線開始增強,不再僅僅依靠通道壁上的應急燈。
“下方有光源,準備進入未知空間。”
戰甲推進器調整為最低功率,兩人輕盈地落在通道底部。
他們面前是一個半圓形的開口,通向一個遠比想象中更加廣闊的空間。
踏出通道的那一刻,兩人不約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眼前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廳室,直徑約七十米,高約二十五米。
牆壁和天花板由某種金屬與冰的複合物構成,表面鑲嵌著微弱發光的藍綠色物質,提供了柔和的環境照明。
整個空間充滿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未來感,卻又帶著難以言喻的古老氣息。
“這絕對是人工建造的,”林棟確認道,聲音中透著驚訝,“有人在南極冰層下建造了一個基地,而且從工藝和材料來看,這絕非近期的工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