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
“去淮南。”
周瑜揮手下令。
十餘艘艨艟,脫離渡口朝淮南遠行。
大江堤岸,只餘下滿地屍骸,還有黃蓋與三四千部曲。
“寧有道。”
“你可滿意了?”
黃蓋眼中滿是決意道。
寧辰雙臂搭在高橋馬鞍上,淡笑道:“今時今日,都在我謀算之中,還算得上滿意。”
“鏗。”
黃蓋劍橫脖頸,嘶啞道:“某自裁於此,你可留他們性命。”
“棄戈者可活。”
寧辰眉目低沉,平淡至極道。
“棄戈。”
“爾等降於寧有道。”
黃蓋轉頭看向一個個跟隨他的將士。
“將軍。”
一個小將不甘道。
“軍令如山。”
黃蓋手臂用力,脖頸上瞬間流出鮮血。
“鏗鏘。”
“哐當。”
無數兵戈被丟在地上。
一些披甲的兵卒,亦是卸下甲冑走向不遠處。
“將軍。”
“來生再與你同袍。”
一個小將直接橫起劍鋒自刎而望。
“若有來生。”
“若有來生,不赴江東。”
“哈哈,從戎多年,生死何懼。”
一個,又一個的將士橫起劍鋒,在黃蓋眼前自刎而死。
亂世,人命與草芥沒什麼不同,將士自刎的身影,如同被鐮刀收割的青草般倒下,眼眸中也慢慢失去了神采。
“寧有道。”
“你勝了我們。”
“若有來生,某不赴江東。”
黃蓋眼中笑出血淚,浸溼了乾裂面頰。
隨著劍鋒揚起,鮮血飛濺在半空,在陽光映照下,折射出斑斕色彩。
前世名震南地,號稱東吳虎臣之一的黃公覆,就這樣結束了精彩的一生,亦如那抹斑斕般短暫而又璀璨。
孫策部曲。
近四千的兵卒。
降了有三千餘人之多。
追隨黃蓋自刎於大江之前有數百。
這一幕,令江東軍第二軍團所有將士為之震撼。
“公覆。”
大江中心,程普站在艦船上喃喃自語。
他們早年追隨孫堅南征北戰,沒想到還是逃不過馬革裹屍的結局。
“吭哧。”
孫策抽出佩劍,怒怨道:“寧有道,來日某定踏平江東,戮盡你江東軍兵卒,以祀公覆在天之靈,此劍為證,江水鑑之。”
砰的一聲。
劍鋒被孫策雙手摺斷。
兩截劍鋒,帶著大量鮮血沉入波濤江水中。
“孫伯符。”
寧辰杵著戰刀站在江岸,漠然道:“亦如往日,在你選擇征戰江東時,就註定了今日的敗局,若還想報仇,江東軍就在此地,你儘管來便是。”
“等著。”
“某會殺回江東。”
孫策轉身踏步走向船艙。
整個人變得陰戾非常,似屍山血海爬出的惡鬼門。
袁胤死了。
孫策帶著數百部將,家眷潰逃。
江東軍近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便勝了此戰。
渡口處。
江東軍將士指揮降軍收斂屍體。
寧辰看著黃蓋的屍體,沉聲道:“子義,將此人厚葬渡口,希望他在天有靈,不是見到孫策來日征伐江東,而是我們殺入淮南。”
“喏。”
太史慈躬身應喝。
七月下旬。
寧辰班師丹陽縣。
江東軍大勝的訊息也不脛而走。
孫策敗走,黃蓋殺袁胤自刎於大江河畔,讓世人駭然。
淮南。
壽春,州牧府。
大堂內,可見的擺件全部被砸碎。
紀靈,陳紀,劉勳等文武無不是膽顫心驚的站在遠處。
“豎子。”
袁術怒吼道:“孫伯符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難道忘了當初是誰冒天下大不韙庇佑他們孤兒寡母嗎?”
“主公。”
“節哀。”
李豐,紀靈等人無不安撫道。
“哐。”
袁術一劍砍在席案上,猙獰道:“袁胤死了,他是叔父的獨子,就這麼死了,孫伯符這個豎子現在何地?”
陳紀苦笑道:“主公,孫伯符三日前已經離開淮南,進入沛國了。”
“紀靈。”
袁術厲聲道:“砍了周尚首級,而後領千騎將孫策帶回來。”
“喏。”
紀靈轉身離開大堂。
袁術陰戾道:“李豐,你去江東見寧有道,討回袁胤屍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