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資料館。
隨著《戰艦波將金號》修復版放映結束。
燈光亮起時,工作人員搬出破損膠片桶準備丟棄。
(鄭遠山教授的學生)顧文這時‘恰好’路過,突然指著桶裡一段膠片驚呼:
“這劃痕!跟‘活埋’的刮痕一模一樣!”
一旁聽到的布蘭科皺眉上前:“嘿,朋友,這是1925年的膠片垃圾...”
顧文抽出半米膠片對準燈光,黑色劃痕在畫面上撕裂,意有所指:
“您看!敖德薩階梯嬰兒車的刮痕是縱向的,而‘活埋’的刮痕是橫向的——”
他突然把膠片捲成筒狀罩住眼睛:
“但人絕望時抓出的痕跡...不分時代,都這樣亂!”
布蘭科奪過膠片筒看向燈光,劃痕如蛛網罩住嬰兒車畫面。
……
“下午帶你們導演來,不喝咖啡。”
,
,
〖陳芷希在WNS實習筆記裡認真寫下:“原來最貴的公關道具,是垃圾桶裡的電影之魂。(花費:0歐元——垃圾堆撿的廢膠片,倒賺半米膠片)”〗
……
中午。
劉啟峰進行完電影節常規的宣傳行程,回到酒店。
在餐廳見到獨自一人的鄭遠山,想了想,他隨即走上前。
知道他的行事風格,劉啟峰坐下後直接切入主題:“鄭教授,方便聊一聊嗎?”
鄭遠山抬眼看他,嘴角帶了點笑:“想問我為啥這麼幫你?”
“是,”劉啟峰點點頭,很坦誠:
“說實話,您來之前,我對於衝擊金獅……並沒有把握。特別是經過一次失敗。
“威尼斯水太深,可您一來,整個團隊立刻目標清楚,下手精準!”
他看著鄭遠山:“學校那邊是重視,但要說能請動您這位在國外養老的前輩重新出山,還這麼賣力……
“小子實在想不通。您是對我青睞有加?還是……為了北影?”
鄭遠山喝了口咖啡,看向窗外運河:“我在這國外住久了。每年電影節,總有些老朋友或者國內記者跑來問我同一個問題。”
他轉回頭,眼神很認真:
“他們問
[老鄭,張藝謀、陳凱歌他們第五代現在轉型商業片子,在三大電影節風光的日子過去後。
咱們北影出來的新導演,在國際上動靜小了,聲勢沒當年那麼響了。北影這塊招牌,啥時候能再出個扛旗的,讓世界重新瞧瞧?]”
他放下杯子:“這話聽著是關心,細琢磨,是著急!北影需要證明自己寶刀未老!
“這次學校找我。幫你劉啟峰衝金獅,不單是為你,更是要給北影爭這口氣!讓三大電影節看看,北影還能出硬貨!”
“當然。”他話鋒稍頓,神情中那份沉重的追憶感淡去。他身體微微前傾,語氣直接與務實:
“如此不遺餘力地幫你,推動這次‘金獅計劃’,也存了我個人的一份私心。”
鄭遠山眼中閃爍著光芒:“我正在撰寫一篇學術文章,題目暫定《東方沉默美學》。理論框架搭建得差不多了,但還缺一份最具說服力的、鮮活有力的實證案例!”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活埋》很契合我的研究!它將東方美學中傳統的‘留白’意境,透過一個極端現代的情境——密閉空間裡的‘活埋’——推向了‘窒息’的極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