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諫成聖下,大明死諫官!

第31章 老朱教子,再論葉 李二人。

葉言回去後立刻開始研究關乎‘互舉’的條陳,此法必須要圓滑,至少讓本體不會成為百官的眼中釘。

但相對而言,李魁這具分身帶來的影響……

‘朱標應該會和老朱商討此事吧?也不知道他們怎麼說。’

這是他設計條陳時的內心憂慮,而這一點也並非無意義的思考。

來到紫禁城的偏殿處。

朱標早就已經來到處理奏摺的老朱面前,那副姿態可和葉言、分身時的高貴完全不同,甚至是負荊請罪?

“父皇,兒臣那般做也是為了安撫百姓,可臨時改變科舉……實屬兒臣太膽大妄為了。”

朱元璋依舊拿著筆批閱奏摺,聞言依舊面無表情,至於今日貢院之事,他知道嗎?他必然知道。

朱標看自己父親不說話,轉頭又開始極為細緻的交代他的所見所聞……

從葉言考究士子、王秀才的刻薄、張石頭的耿直與屈辱,再到李魁的雷霆震怒、當街撕書掌摑……再到自己現身處置、頒佈新政,直至最後酒樓中李魁那番更尖銳的“世襲戶籍之積弊”的狂言,事無鉅細,和盤托出。

時間彷彿靜止了。

整個殿內只有朱元璋手中硃筆劃過奏摺的沙沙聲,良久,朱元璋才緩緩擱下筆。

“說完了?”

朱標微微躬身,語氣頗為緊張:“是,父皇。兒臣……處置或有不當,請父皇責罰。”

“不當?”朱元璋終於抬起眼,那雙歷經滄桑的眸子在燭光下很是銳利,他笑著繼續道,“何處不當?革了那無德秀才的功名?允了軍戶匠戶子弟的科舉之路?還是……在貢院門前,借李魁那狂徒的嘴,定下了科舉改制的調子?”

不好!

朱標內心一下子更加震動起來,他前面的作風其實毫無問題,關鍵就在於他也意氣用事了,最後竟然擅自做主定了科舉改制的調子。

這件事也是他此刻如此態度的緣由,未免太過於大膽。

“正是如此……”朱標深吸一口氣,也勉強擺正心態,“擅自更改科舉制度,這本就是兒臣的不對,但兒臣認為,那王秀才空談誤國,辱及軍戶,阻塞賢路,其心可誅,其行當懲!軍戶匠戶子弟,亦是陛下子民,既有向學之心,亦有實幹之能,如張石頭者,其所言所算,關乎民生根本,遠勝於只會死讀書的酸儒。”

他微微一頓,這會說話就帶上一點試探。

“然,朝廷取士本就當唯才是舉,豈能因出身籍貫而埋沒良才?至於科舉改制……兒臣觀前幾科所選,多浮華之輩,於國無益。加重實務策問,選拔通曉農桑水利、賦稅刑名之幹才,方是正途,此三者,兒臣以為並無不當……只是父皇您?”

朱標的聲音停止,老朱還是靜靜聽著,隨手還徹底放下了毫筆。

他看著朱標,這個他傾注了最多心血、寄予了無限厚望的長子,此刻眼神中那份因親見民間疾苦而激發的銳氣與決心,讓他既欣慰又隱隱擔憂。

“你以為咱會不同意?標兒。”朱元璋微微一嘆,轉而笑道,“咱的想法其實並不重要……你是咱的長子,你是未來大明的下一任皇帝,你也長大了,也有主見了,為民請命,為國選材,心都是好的。”

“處置那秀才,允軍戶科舉,這兩條,咱也準了。”

朱標內心一鬆,但萬萬沒想到朱元璋話鋒突轉,也帶著一份重重的壓力。

“可你借李魁之口,提前定下科舉改制的調子,將實務策問抬到如此高度……你想過沒有,這等於是在滿朝文官,尤其是那些靠經義文章起家的江南士紳頭上,懸了一把刀!這把刀,是孤懸著震懾好,還是你急吼吼地替咱拔出來好?”

“父皇!”朱標馬上跪下,看起來完全沒有否認,因為他來此致歉也是因為自己清楚,他沒有顧及的點是百官間的看法。

“兒臣……思慮不周,急於求成,請父皇教誨。”

朱元璋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燭光下投下巨大的陰影,他踱步到朱標面前,深深的看了他好久。

“治國,不是街頭鬥毆,光有血氣之勇不行。”他轉頭看向外面,看向京城,“李魁那種狂徒,他是把刀,是咱未來決心專砍沉痾積弊,震懾貪腐的刀!”

朱元璋其實都清楚,朱標說的詳細,但有一點他斷然沒說,那就是對於李魁的憤怒。

“李魁這人能用得,因為他不要命,因為他不在乎得罪誰!甚至他根本不怕死……可你不同,你是儲君,是未來的天子!你的刀,要藏在鞘裡,要懸在樑上,要讓下面的人猜不透,摸不著!你今日拔刀太急,看似痛快,實則把火引到了自己身上,也把葉言、李魁架到了火上烤!”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又轉回來。

“明日早朝,那些自詡清流、滿腹經綸的官兒們,會如何反撲?他們會說實務策問粗鄙不堪,有辱斯文!會說軍戶匠戶目不識丁,玷汙科場!會說李魁當街行兇,藐視朝廷!更會說你……儲君輕率,受狂徒蠱惑,動搖國本!”

“這些口水,這些明槍暗箭,你接得住嗎?葉言那滑頭和李魁那愣頭青,又頂得住嗎?”

老朱甚至已經預感到明日的狀態了,這也是這位開國皇帝厲害的點,畢竟大明可是一手創造,百官也是他一手提拔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