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諫成聖下,大明死諫官!

第41章 士子們的反應,葉言出題就一定要出難的!

分身被打了,葉言在貢院這裡卻只是搖了搖頭,他已經不在乎那邊的情況了。

這諫言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實際上白話文也好,文言文也罷,關鍵在於這一切的所作所為雖有些巧合,但實際上藉著這次諫言,改變了一些事情。

比如新的科舉捲紙,這其中一些操作可不能讓人認為有問題……例如出些題,萬一因為字眼問題被因言判罪,那才是大大的不妙呢。

幾個時辰後。

李魁和葉言已經在貢院和那大學士相遇,三人閒聊了一番後,對於科舉問題也沒有商量出個一二。

完全是因為……

大學士鮑恂帶著葉言、李魁二人,三人行走在貢院的甬道上。

這位鮑恂年約五十許,三縷長鬚打理得一絲不苟,身著正三品緋色孔雀補服,氣度雍容,只是眉宇間帶著揮之不去的憂色。

“李僉事,太子殿下引你為臂膀,胡相也為你舉薦……陛下最後破格拔擢,委以副主考重任,專司實務策問。此乃曠古未有之恩典,亦是千鈞之重擔啊!”

也不知道大學士是什麼意思,葉言馬上操控李魁進行回應。

“鮑學士言重了。恩典也好,重擔也罷,李某隻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陛下與殿下銳意革新,欲為大明取經世致用之才,李某既在其位,必謀其政!”

鮑恂微微蹙眉,顯然對李魁的直白與強勢不甚習慣。

“政?李僉事此言差矣。”他輕輕搖頭,腳步未停,“科舉取士,首重根基。何為根基?聖賢大道,經史子集也!實務之學,乃枝葉末節,是‘用’,而非‘體’。若本末倒置,只重刀筆吏之能,而輕忽士大夫之德,則取士之道,危矣!”

這傢伙說話一段一段的,實際上還是腐儒思維,德行遠遠比能力要有用。

李魁還沒說話,葉言倒是忍不住圓滑的拱手道:“鮑學士,下官學識短淺,但德重雖不假,可能不是朝廷更在乎的嗎?”

鮑恂撇了葉言一眼,他始終對於李魁這科舉的新副官更在乎,但也沒計較葉言的突然插話。

他反倒是腳步一停,停在了貢院內來溫習計程車子房外。

“老夫知道無論說的怎麼天花亂墜,或許都沒有這些士子的言語有用……就如今日早朝後傳來的訊息,那些同僚啊,書寫個告示都辭藻華麗,可即使是白話文的告示,爾啊,姑且隨老夫聽聽這學子們的想法。”

葉言若有所思,鮑恂好似也並非是腐儒來判他們的革新,而是好像要告訴他們什麼。

他手指方向,正是號舍內士子們的爭論聲。

“……簡直是荒謬絕倫!”一個略顯尖利的聲音穿透窗紙,“加重實務策問?還要允軍戶匠戶參考?朝廷這是要做什麼?把堂堂掄才大典,變成市井作坊的考校場嗎?我等十年寒窗,皓首窮經,鑽研的是聖賢微言大義,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如今倒好,要去學那田畝收成、溝渠深淺、鐵器火候?這……這置聖人教化於何地?置我等讀書人的體面於何地?!”

這聲音充滿了憤懣和不平,顯然屬於一個對改革極度牴觸計程車子。

“王兄此言差矣。”另一個更沉穩的聲音出現,那位卻看起來很清楚改革的意義,“朝廷此策,在我看是撥亂反正!‘觀其文詞,若可與有為,及試用之,能以所學措諸行事者甚寡!’這話可是聖上多次所說的金口玉言!”

“我等讀聖賢書,所求者難道不是經世濟民?若連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不知賦稅幾何,空談仁義道德,於國何益?於民何用?實務策問,考的是真本事!讓那些只會尋章摘句、誇誇其談的廢物無所遁形,有何不好?”

這番話條理清晰,直指核心,顯然是支援改革的務實派。

“好一個廢物!”尖利的聲音立刻反擊,帶著濃濃的譏諷,“張兄倒是大義凜然!可你告訴我,實務?實務從何學起?州府縣學,可曾教過農桑水利?可曾授過刑名錢穀?你讓一個自幼只知‘之乎者也’的讀書人,臨考了去學這些?這不是強人所難,故意刁難又是什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