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諫成聖下,大明死諫官!

第71章 王彥開始上強度,朱元璋,你就是官逼民反!!!

皇帝他推行發寶鈔作為百姓的工資,結果商人、官老爺都不願意……我這手裡一貫可不是前幾年真金白銀的一貫,我好像越來越窮了?這一貫換算過來,都不足真金白銀的一半價值。

這不就是皇帝在耍流氓,在硬生生搶我家的錢,拿走我的真金白銀換著廢紙,想我一年收成賣出去賺的錢,明明還是那麼多,就是換成了紙幣而已……而我卻過的越來越差,甚至感覺朝廷在幫商人剝削我們?

百姓是必須要看到拿著寶鈔能換真金白銀,他們才覺得手裡的錢是錢,是和金銀一樣值錢的貨幣。

長此以往下去,百姓就是會發現他們手中的白銀貨幣是越來越少,大家都有寶鈔的大面值貨幣,好像大家也變成某種意義上的有錢?

商家也就會感覺大家有錢了,他該漲價了啊……

反正說到底,葉言雖然不說十分懂,但就這話他讓分身說出來,他自己都迷糊,可其中的道理是無比簡單的。

再不濟……

“陛下,臣或許說的也有些混亂……然這道理還不清楚嗎?這難道不是陛下您在搶百姓的錢嗎?這寶鈔當真有那麼值錢嗎?!”

這話說的是真有脾氣了,朱元璋這時期各種問題,明明也有為百姓好的一面……

但這做的,說不好聽的比元朝還狠,元朝最起碼一開始就告訴漢人是下等人,你老朱嘴上說的好聽,這不是暗地裡剝削的更狠嗎?

“荒唐,咱怎麼可能搶百姓的錢,胡說,王彥!”

朱元璋直接走到王彥面前,指著鼻子大喝。

王彥卻根本不在乎,只是搖頭嘆息。

“可臣說的就是事實,臣也認為誠意伯大人所言絕對無錯,這信任不就是在這種操作下,在民間徹底崩塌的嗎?”

王彥說話帶著葉言那憤然的情緒,也就十分沒有禮貌了,甚至也懶得用古代人說話的那種結構,就是現代人最容易理解的大白話。

“所以陛下,百姓手中的寶鈔堆積如山,到徹底買不到幾鬥米、幾匹布之際,陛下,您可能不認可,但誠意伯所言所說是未來也,李僉事所講也是百姓肯定會說的話!”

王彥彎腰撿起寶鈔,此時拿在手裡,那眼神就是在看垃圾。

“到時候信任崩塌,朝廷說話可還有威信?陛下您英明神武,太子殿下也是雄才大略……可出了三代,不!按五代來說,那時的大明還會蒸蒸日上嗎?”

王彥猛地一撕碎寶鈔,直介面出狂言!

“到那時,這東西就是禍國之本!到那時真的就是李僉事嘴中的糊窗紙,甚至連糊窗在百姓眼裡都嫌寒酸啊!”

“他們寧可藏起最後幾枚銅錢私自交易,也再不肯信這朝廷強塞寶鈔……想一想這種情況,陛下您還拿重法壓民,姑且不論民不聊生,也是讓百姓在縫隙中艱苦生存吧?”

這話說的實在是有道理,武將那頭徐達都露出驚愕神情,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好傢伙,有道理啊!

這甚至說的誇張點,這不是官逼民反嗎?

王彥也稍微和氣點,可說的話依舊很直接。

“所以陛下啊!您要清楚的是,臣絕沒有妄議寶鈔之制,他的利處是真實存在的……可若連稅賦徵繳都遭百姓暗中抵制,在未來甚至因此過的艱辛,這和陛下您最初的立意何其相悖?國庫現在是充盈了,未來我大明難道不是越來越窮?軍餉何以為繼?陛下以刀兵強推之信,最終……最終或許會化作點燃民怨的乾柴啊!”

葉言這都算抬舉他朱元璋了,已經是用最好聽的話在說這件事了。

歷史已經證明他說的都不算過分,沒起義是百姓最大的忍耐程度了。

而沒起義也僅僅因為老朱一開始就奔著安撫士卒,保證士卒利益,大明剛剛建國武德充沛!

但王二事件,米鋪老闆被凌遲,同時也導致了洪武期間據記載多少米鋪因此破產,他漲價賣米的同時,其他物件也在漲價,誰不是莫名其妙越來越窮?

後面還有洪武十九年的真實記錄案件證明,是為江西偽鈔村屠戮案,全村製造偽鈔都被老朱殺乾淨,實際上是他們面對田賦強徵寶鈔,農民無鈔完稅而被迫造假。

永樂四年更狠,直接就因為寶鈔導致福建鹽戶起義,鹽課強折寶鈔致鹽戶破產,萬人圍攻鹽運司,永樂五年時期乾脆被逼的河北出現人相食記錄。

要不是朱棣趕緊想辦法改革……就這樣,百姓還選擇了以布易粟,以鹽兌鐵,也拒絕寶鈔交易的路數。

朱元璋……

這一刻氣的直接捂住胸口了,他不信,他不信邪!

“放肆,危言聳聽!!!”

他喊,他叫,但這有什麼用?

歷史就是最好的證明,雖然沒辦法讓老朱清楚這一點。

可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