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臉上的笑容隨後也是淡了幾分,輕嘆一聲:“賢侄之前的話,倒是說到了要害。
陽渠一戰雖勝,可黃巾未滅,關隘未復,這天下的安穩,終究是鏡花水月。
你今日尋我,怕不只是為了聽琴,更是想聊一聊眼下的局勢吧?”
劉明點頭,神色也鄭重起來:“伯父明鑑。
如今陛下在朝堂上,一邊是大將軍主張主動出擊,一邊是盧植大人勸誡休養生息,群臣各執一詞。
我雖牽掛薛仁貴將軍等人的傷勢,卻也憂心戰局走向,想聽聽伯父的看法。”
蔡邕抬手撫須,目光望向院外漸沉的暮色,緩緩道:“主動出擊,恐因兵力不濟再遭重創。
一味休養,又怕黃巾緩過勁來捲土重來。
陛下此刻,怕是也在兩難之中啊。”
他頓了頓,轉頭看向劉明“不過依我看,眼下最要緊的,倒不是急著定奪攻伐之策。”
“哦?伯父有何高見?”劉明追問。
“是人心。”蔡邕聲音低沉了幾分.
“陽渠一戰,將士傷亡慘重,百姓流離失所。
若朝廷只想著剿滅黃巾,卻不顧撫卹陣亡將士的家眷、安撫流離的百姓,即便奪回關隘,也難穩天下根基。
何況……”
他話鋒一轉,眼神中多了幾分憂慮,“世家心思難測,六國又暗藏野心,若不先穩住內部,貿然出兵,怕是會腹背受敵啊。”
劉明聞言,心中一凜。
他此前只盯著黃巾與漢軍的兵力對比,卻忽略了“人心”與“內部”這兩個關鍵。
正想再細問,卻見管家端著剛沏好的熱茶走來,輕聲道:“老爺,劉公子,天涼了,喝杯茶暖暖身子吧。”
蔡邕接過茶盞,對劉明笑道:“今日暫且不說這些煩心事了
難得你過來,便留下幾日,自己也盡一下地主之儀,而且這幾日過後,賢侄也是沒有閒暇時日了。”
劉明看著杯中嫋嫋升起的熱氣,又望向院中依舊青翠的翠竹,心中的沉重稍稍散去,頷首道:“多謝伯父盛情,那我便卻之不恭了。”
暮色漸濃,蔡府的庭院裡,琴音或許還會再響許久,可院外的洛陽城,乃至整個天下的風波,卻從未真正停歇。
夜色漸深,蔡府客房內燭火搖曳,劉明倚在窗邊,望著院外沉沉的暮色。
思緒卻早已飄向了白日裡德陽殿的封賞。
那兩道任命,看似是劉宏對他這位漢室宗親的重用,細想之下,卻處處藏著帝王心術的算計。
護匈奴中郎將,調幷州一州兵權.
兼任八關總都尉,總攬洛陽八關各都尉的調離、任職與兵權排程。
單看名頭,已是實打實的委以重任,可若往深了想,這兩重職位更像一副沉甸甸的枷鎖,牢牢鎖在了他的肩頭。
原本只封八關總都尉時,他便清楚這職位的分量:平日要統管八關人事與兵權,戰時權力更是陡增,可眼下大谷關、虎牢關仍在黃巾手中,所謂“總攬”不過是名不副實。
劉宏這一手,明著是信任,暗著卻是制衡。
想徹底掌控八關?那就得從黃巾手裡把失地搶回來,這是他的職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