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妙!
當真是妙不可言!
王佳教導員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眼中閃爍著毫不掩飾的讚賞之色,臉上也浮現出欣慰的笑容。
他微微頷首,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真是後生可畏啊!”
一旁的李旭同樣頻頻點頭,連聲附和:“確實,分析得太到位了。”
兩位身為刑偵隊的領導,起初都未曾預料到,這位剛剛加入團隊的年輕警員,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案件作出如此深入透徹的剖析。
他不僅敏銳捕捉到現場那些細微且靜態的物證痕跡,更難得的是,能夠憑藉嚴謹的邏輯和出色的推演能力,一步步還原出痕跡背後動態的形成過程。
這種能力遠超一般新警的業務水平,甚至不遜於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刑警。
若不是他眉宇間還隱約帶著幾分青澀,整個人散發出蓬勃朝氣。
不知情的人恐怕真要誤以為他是位從業數十年、破案無數的刑偵前輩。
就連一向以專業自傲的李旭,此時也在心底暗自歎服,甚至隱隱生出一絲自愧不如的感覺。
他默默注視著這位年輕人,目光中既有認可,也有難以言表的感慨。
片刻的安靜之後,王佳教導員微笑著開口,語氣沉穩而肯定:“我覺得姜東兄弟分析得非常有道理。”
“從形態上來看,這一處血跡符合連續潑灑所形成的特徵,而且潑灑的力度相當大,這也與作案人在實施犯罪時的心理狀態高度吻合。”
他稍作停頓,繼續補充道:“儘管目前只發現了這一條血跡,但其證據意義非常顯著,說服力極強——它很可能成為我們突破案件的關鍵。”
說完這番話,王佳教導員下意識地轉頭望向姜東,彷彿想從他的表情和眼神中捕捉對自己推斷的反饋。
不知不覺間,這位年輕警員的分析與判斷,已然成為團隊中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杆,甚至是一種無形中的判斷依據。
兩人目光交匯的一刻,姜東微微點頭,沉穩地回應道:“我與王教導的看法高度一致。“
“這條血跡確實應當作為重點證據進行提取,極有可能是兇手故意留下的痕跡,也有很大機率直接指向真兇。”
李旭聽後連連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欣慰:“那真是太好了。”
“如果這裡的血跡能夠確認就是犯罪嫌疑人的,那我們剛才提取的那麼多痕跡物證,很多後續檢驗或許就可以省去了。”
“這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是一件好事——既大大縮短了咱們辦案的週期,又有效節約了辦案成本。”
他頓了頓,笑著補充道:“要知道,光第一項檢測那一百多個樣本,可能就得花上好幾千塊錢呢。”
王佳教導員聽罷,不由得呵呵笑了起來,打趣道:“李旭啊,你這隊長的‘經濟頭腦’可以啊。”
“現在手握財政大權,果然開口閉口都是效益。”
說話間,李旭轉頭望向方妍,神色認真了許多:“方妍,這處血跡非常關鍵,處理的時候務必謹慎再謹慎,絕對不能出任何差錯。”
方妍立刻鄭重點頭,語氣堅定:“您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這個血跡我一定完美提取。”
大約三十分鐘後,一行人完成了現場痕跡物證的提取工作。
在即將離開時,大家不約而同地回頭望了望這個塵封多年、氣氛壓抑的案發現場。
合上門的那一刻,氣氛顯得有些沉重,彷彿也將一段未解的往事暫時封存於此。
站在門口,李旭無奈地搖了搖頭,語氣中透出幾分自責:“說起來真是慚愧,這個案子已經過去這麼多年,我們江城警方卻始終沒能把它偵破。”
“我們常說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安定是我們的天職。”
“可這一次,卻讓我感覺……正義似乎離我們還有很遠的距離。”
聽到李旭忽然語氣感慨,王佳教導員抬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胸口,半開玩笑地說:“怎麼了這是?”
“還沒到老的年紀,就學會感慨人生啦?”
“一個人要是總回憶過去,那心態可就真老嘍。”
此時,小汪和方妍也走上前來,紛紛開口安慰。
小汪笑道:“頭兒,別這麼說。您這哪算老啊?”
“男人正當年,還沒到真正開花的時候,現在頂多算個花骨朵,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方妍也輕聲接話:“是啊!隊長,您別太壓力自己,這個案子我們一定會繼續跟下去的。”
李旭卻依然搖頭苦笑,語氣裡帶著些許無奈:“歲月不饒人啊,到底是老了。”
“現在連續熬幾個夜,就跟丟了半條命似的,身體真跟不上了。”
他望著遠處漸漸暗下來的天色,輕輕嘆了口氣,那嘆息中既有疲憊,也有不肯熄滅的責任與執著。
不過此時,姜東的臉色卻依然凝重如初,眉宇間彷彿鎖著一層難以化開的憂慮。
他目光低垂,視線落在手中的勘查報告上。
王佳教導員敏銳地察覺到他神情有異,轉過頭來,聲音低沉而關切地問道:“怎麼了,姜東兄弟?”
“看你這表情,似乎心裡還壓著什麼事?”
姜東緩緩點了點頭,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報告邊緣,語氣愈發沉重。
“雖然我們在現場成功提取到了血跡,從形態和位置來看,我也基本確信這極有可能來自嫌疑人。”
“但提取僅僅只是開端,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面。”
他稍作停頓,抬眼望向兩人,“如果我們無法在DNA資料庫中匹配到相應物件,那麼即便掌握了生物樣本,也很難直接鎖定身份。”
“換句話說,若對方沒有前科、未曾錄入資訊,我們手中的血跡就暫時只是一串無法解碼的密碼,難以轉化為實際的排查力量。”
聽他這麼一說,李旭和王佳教導員的臉色頓時嚴肅起來。
李旭尤其神情緊繃,眉頭深鎖成川字。
他沉吟片刻,聲音裡透出幾分壓抑的緊繃:“確實,姜東你這話說到關鍵了。”
“我們現在就像握著一把鑰匙,卻找不到對應的鎖孔。”
“就算這血跡千真萬確來自真兇,若沒有資料庫的支援,也難免陷入大海撈針的困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卻可能徒勞無功。”
然而,他話音剛落,姜東便繼續冷靜分析道:“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血跡證據的雙重意義——它不僅是身份比對的依據,更是未來刑事訴訟的關鍵基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