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電話並得知馬局長的鄭重承諾後,整個刑偵隊迅速進入高度備戰狀態。
此刻,所有人信心百倍、鬥志昂揚,彷彿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對於刑警而言,偵破案件、打擊犯罪、將兇手繩之以法所帶來的職業成就感固然重要。
但在那之外,還有一股更強烈、更澎湃的動力在推動著他們——那便是對榮譽與立功的深切渴望。
榮譽與功勳,在警隊中向來被視作至高的肯定。
雖然獲得的機會希少,但正因其難得,才愈發顯得珍貴。
在刑警隊伍中,普通警員往往更多著眼於日常勤務與基礎工作。
而像一等功、二等功這樣的高階別榮譽,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警界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等功,家屬領;二等功,躺著領;三等功,站著領。”
這看似輕鬆的調侃,背後卻道出了立功授獎的殘酷現實——高階別的榮譽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犧牲與風險。
正因如此,不少民警既對功勳充滿嚮往,又不願以健康、家庭甚至生命為代價去換得。
實際上,如果一名警察能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立下兩次三等功,已屬非常不易。
立功不僅僅意味著一枚獎章、一筆獎金,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個人專業能力、敬業精神與職業操守的高度認可。
同時,在職級晉升、崗位提拔和重要任用中,立功人員也會被優先考慮。
這不僅僅關乎面子,更直接關係到每一位警察的職業生涯與發展前景。
而這起積壓多年、懸而未決的舊案,一旦能在李旭隊長的帶領下成功告破,所帶來的榮譽將遠超尋常。
李旭不僅將因此贏得個人從警以來的最高肯定,更將在江城刑偵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件懸案歷經兩代刑偵隊長、多次專項攻堅都未能取得突破,若能在他的手中真相大白,無疑是一項打破歷史、開創先河的壯舉。
李旭迅速轉過身,神情堅定、語氣鏗鏘地對全體隊員說道:“同志們,剛才馬局長在電話中已經明確指示,我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決戰決勝!
這個案子走到今天,可以說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只差最後一步,就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
他稍作停頓,目光如炬地掃視全場,繼續部署:“剛才在現場,姜東同志提出了對血跡分析的重要思路,我認為極具價值。
我們已經對提取到的多處血跡進行了周密細緻的勘察,我相信接下來的實驗室檢測一定會有關鍵性發現。
因此我建議,立即將這些血跡樣本送至刑技中心實驗室,開展基因測序與混合DNA比對分析——重點排查是否存在除兩名受害者之外,第三人的生物痕跡。”
正如姜東所分析的那樣,他們當前所面對的,可能並不只是一處清晰、完整的血跡樣本,而極有可能是兩名死者的血液發生了混合,甚至其中還可能摻雜了一小滴來自犯罪嫌疑人本人的血跡。
如果事實如此,那麼血跡樣本的提取準確性就將直接決定後續偵破的成敗,也對技術操作提出了極高要求。
如果現場確實出現了這種高度混合的情形,那麼實驗室在檢測階段所獲得的資料很可能極其複雜、難以清晰判讀。
因此,李旭特別對方妍囑咐道:“樣本送進實驗室之後,你一定要特別提醒實驗人員:在處理資料時,尤其是看到圖譜中出現異常訊號或類似干擾項的情形,務必高度警覺。
這些‘干擾’不一定來自於環境溫溼度控制不當,或操作流程中出現誤差,而很可能意味著——樣本中確實存在另一個人的遺傳物質。”
方妍聽後連忙點頭,鄭重回應:“明白,我一定會全程跟進,確保實驗室方面準確理解我們的分析需求。”
藉此機會,她也向大家補充說明道:“值得一提的是,法醫遺傳學檢測的過程中,溫溼度等環境條件對實驗結果影響極大。”
“而在最終的資料判讀階段,實驗人員的主觀經驗和專業判斷往往起到關鍵作用。”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做的是1000:1比例的混合樣本分析——也就是說,在1000個單位的主流樣本中,突然出現了一個人的特異性基因訊號——那麼這一點微弱的訊號,就有可能對案件方向的判定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我們必須做到:提取嚴謹、檢測精細、判讀敏銳。”
李旭迅速交代完血跡檢測的相關安排後,再次轉頭看向王教導員,語氣鄭重地問道:“王教,您看我們接下來還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或補充安排的地方?”
王教導員微微頷首,嘴角露出一絲深思熟慮的笑意,緩緩說道:“李隊,你剛才說的很有道理。”
“血跡證據確實是我們現階段最值得投入精力的突破口。”
“這個案子就像一盤迴鍋肉,我們已經反覆‘翻炒’過很多遍——從最初的現場勘查、屍體檢驗,到後續大範圍的走訪排查,可以說所有常規手段都已用盡。”
“即便依託目前最新的刑事技術,我們也已經窮盡了當時條件下所有可能的檢測方法,卻始終沒有取得決定性的進展。”
“因此,當前重新審視血跡證據,藉助基因技術做更深層次挖掘,的確是我們眼下唯一還能主動推進的方向。”
他稍作停頓,語氣更加嚴肅地補充道:“除此之外,還有一處關鍵物證不能忽視——之前有醫護人員家屬提到的那枚潛在指紋。”
“方妍,你們在提取的時候務必格外謹慎,做到最大限度保全特徵。”
“指紋證據的證明價值非常之高,哪怕最終只能提取出部分殘缺的指紋,只要特徵點足夠,依然可能為我們提供重要的比對支撐。”
“回去之後,請你立即協調技術隊落實這項工作。”
說完,李旭和王教導員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姜東。
在不知不覺間,這位年輕卻思維敏銳的同事,已然成為團隊中備受信賴的核心決策者之一。
根據團隊之前的多次分析與討論,姜東所提出的血跡混合可能性與研究路徑,已經獲得了全員的一致認同。
他總能在案件偵破最緊要、最膠著的關頭,提出關鍵性的思路與建議,也因此贏得了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要知道,在刑偵隊這樣一個極度講究實戰成效的地方,光靠紙上談兵或者擺“龍門陣”是根本行不通的。
大家真正信服的,是紮實的專業知識、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實打實的破案本領。
更何況,刑偵工作從來強調整體作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如果一個案件遲遲未能偵破,整個團隊都會承受來自上級與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甚至直接影響年度考評與集體榮譽。
反之若能成功破案,即便不是每個人都立功受獎——畢竟不可能幾十人同時被表彰——但至少所有人都能共享那份破案的成就感與職業自豪感。
彼此慶祝、舉杯相賀的那一刻,那種團隊一心的踏實與溫暖,比任何獎勵都更加珍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